人物

资讯 · 快评

因喜爱而坚守 因坚守而成就

三个90后与国家级非遗泥金彩漆的故事

2019-02-19 10:30:44

浙江杭州,市民在观看“十里红妆”仪仗队模型。龙巍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泥金彩漆作品。光明图片

泥金彩漆90后新生代传承人胡亮亮、王琼、王占奎在创作泥金彩漆作品。陈云松摄/光明图片

  春节后的宁波一直细雨缠绵。

  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跃龙街道外环西路369号,占地35亩的宁海东方艺术博物馆在街口拐角处冲击着人们的视线,馆、院、桥、流水,让人恍恍然。这个以唐风为主的建筑屏蔽了车鸣人喧,灰墙黛瓦也被这沥沥的雨水洗得通透。

  穿过馆内展厅,后面便是工作区。走进一间工作室,胡亮亮、王占奎、王琼在各自的案前低头摆弄着。黑黑的头发和红红的箍桶之间是一双双灵巧翻转的手——三个90后与泥金彩漆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1.数百个学生,只有三个在坚持

  问起泥金彩漆,很多人都会摇头。可是当把那红彤彤、金灿灿的作品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所有人都“啊”了一声,原来是这个!当地人都叫它“十里红妆”。

  故事以一次同学聚会起头。胡亮亮、王占奎、王琼三个人都是宁海第一职业中学07级美术班的同学。全班53个人,只有他们三个还从事着这个职业。“报纸电视上经常看到你们啊,三位大师。”同学之间的调侃让他们三个心里有些小小的得意,那是坚守的骄傲、收获的满足。

  他们彼此初识的时候只有十六七岁。那一年,他们从不同的乡下考进职高;那一年,泥金彩漆传承人黄才良、陈龙为了让这项工艺后继有人,和学校开始合作招生,进行泥金彩漆工艺研修,他们成了首届学生。在此之前,宁海第一职业中学的专业大多是模具,毕竟宁海是响当当的五匠之乡,出工匠。第一年上基础课,素描、色彩;第二年专业课,黄才良、陈龙还有其他老师手把手地教。从第三年实习他们三个就留在了东方艺术品有限公司,10年不曾离开。

  不仅是他们那一届,如今这个专业已经招收了十几届数百个学生,最终留下来的也只有他们三个。

  留下的,绝对是因为真爱。

  2.坐得住板凳,才能守得云开

  胡亮亮一看就是三个人里的“头儿”,机灵、善表达,尽管1991年出生的他在三人中排行中间。

  “上学的时候就给你一个原板,你就在上面堆泥,反反复复太枯燥了。没在成品上堆过泥,因为造价太高了。”就那么一块小小的原板,胡亮亮和师兄弟们在上面画好梅花、菊花、线条再堆泥,反反复复地练着。

  “三年,是泥金彩漆的坚持期。这段时间学的都是基本功,枯燥得很。熬过来了,就定性了。”黄才良说,最重要的是坐得住板凳。

  为了磨炼性子,胡亮亮在自己的操作台旁养了一缸鱼,闷了累了就看看。操作台的另一边则是他的“败笔”。“做出的残品最多的时候占五分之一。”

  慢慢地,胡亮亮品出了味道,感觉出了其中奥妙,他知道自己深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

  “你想啊,这门手艺往远了说已经有7000多年了,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一个红色木胎漆碗。再看看我们前面博物馆展厅里的那些不同朝代的泥金彩漆作品,历经数百年流传至今依旧光彩夺目,就会觉得我们做的事情很有意义。”胡亮亮感叹道。

  泥金彩漆是红妆器具里面的一个漆工工艺,在已经成型的桶、篮、盒、箱、柱等器物上,通过描图、堆泥、贴金、上彩等多道工序,将原本平淡的器物装饰得富丽堂皇。其中的堆泥,也叫堆塑,是泥金彩漆最核心的手工艺,也是区别于其他漆器的最大特征。

  十年磨一剑,胡亮亮的作品开始有了名气。他在浙江传统塑艺陶艺精品展上获过银奖,和师父陈龙合作在第七届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获过金奖。就在三个月前,他的双龙长提桶在2018年宁海县“百工百匠”作品大赛中又拿到了金奖。

  3.花十年青春,磨一颗匠心

  王占奎是哥仨儿里最大的,1990年出生……其实也只是大几个月而已。

  2011年8月,他跟着师父黄才良去韩国参加了一个展览。“那是到宁波的友好城市韩国大邱,参加友好城市日文化交流。”王占奎记得就在参展的两个月前,2011年6月,泥金彩漆列入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艺术团带去的讨奶桶、六角盒、八角桶等好多泥金彩漆作品成为展览的“明星”。

  当时出国的名额只有一个,师父让他们仨抓阄,谁抓到了谁去。

  这么多年,师父只领他一个人出过国,是抓阄的幸运,也是师父对他的心疼。

  小时候,王占奎的手得了一场病,虽不影响日常生活,却让他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有些犹豫。师父看中的是他的平静与稳重,所以,王占奎练得更刻苦。从磨出的水泡到老茧再到硬皮,王占奎的手就是他十年磨炼的最好证明。

  尤其是敲泥。

  把生漆、桐油、瓦片灰或蛎灰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好后,王占奎就要开始敲泥了。“泥金彩漆嘛,泥是第一步的。”靠着手里的锤子,一堆原料在石板上最终一锤一锤地敲成泥,大半天的时间足以让手上起好几个泡。而每一次,温度、湿度、力度的不同都会让敲泥的留存时间、软硬度不同。“全凭经验!”王占奎说。

  然后,王占奎坐在桌前,对着提梁桶、镇尺、瓜子盒、香炉、饭篮子等一个个平面在上面“做加法”——照着描好的图样,一层一层地往上堆泥。山水、花鸟、人物、楼阁……通过他灵巧的手,原本“一马平川”的器物堆出了生气与活力。

  一般情况下,一件器具做好堆泥工序需要一星期时间,但要让漆泥真正干透,变得像石头一样硬,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的时间,彻底干硬才能贴金,最终让泥金彩漆器具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变色变形。

  从艺10年,就这样堆出了一颗匠心。

1 2 共2页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孙仕奇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王景春手捧银熊 先发朋友圈

    都说柏林电影节是中国影人的福地,对王景春来说尤其如此。2014年他第一次以《白日焰火》参加柏林电影节,这部影片就获得了最佳影片和最佳男演员奖(廖凡)。今年,王景春第二度以《地久天长》参加柏林电影节,最终他以此片获封最佳男演员奖,咏梅以此片获封最佳女演员奖。这是继2011年《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和2015年《45周年》之后,又一部同时拿下这两个奖项的影片。

  • 张火丁“把场” 话不多 心忐忑

    在2月16日晚的首场演出之前,作为李林晓老师的程派名家张火丁特意赶到后台,陪着李林晓化妆,并在演出的时候给学生“把场”。在后台接受北京青年报专访,谈起学生演出和自己演出的不同感受时,张火丁忍不住长出一口气说:“挺紧张。学生演出我是很担心的,甚至更忐忑一些。”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造美者”吴欣鸿讲述新时代的“美”

    我小时候学画画,当时看了很多摄影画册,觉得最美的照片一定是大师拍的。可是现在我做了美图,看了很多用户分享出来的照片,这个观念完全被打破了。最美的照片很多是真实的、积极的照片,我能从他们的照片里看到对生活的热爱。

  • 中国中车集团总经理孙永才:唯改革者进 唯创新者强

    。“正是改革开放赋予的创新潜能,让我们在发展道路上不断刷新中国速度的奇迹。”作为行业领军人物,被誉为“‘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制的主持者”的中国中车总经理孙永才参与和见证着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的恢宏变迁。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