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明:在“发丝”间游走的“硬核裁缝”-图片新闻-中工网

人物

图片新闻

王多明:在“发丝”间游走的“硬核裁缝”

2019-11-05 10:22:54

左二为王多明 

  在中核四零四公司,一张小小的工作台上,焊花四溅,景致与其他焊工工作场景无异,而在这个工作台的主人,却是个“硬核裁缝”——全国劳模王多明。他1985年参加工作,现为中核集团首席技师、中核四零四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高级技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中核集团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中核集团技术能手、甘肃陇原技能大奖、甘肃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他是核领域的焊接技能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党的十九大代表。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石。三十多年来,王多明扎根戈壁,锲而不舍,匠心筑梦,先后参与技术革新数十项,解决了我国核工业某产品唯一生产线上设备检修、机械加工、焊接工艺改良等技术难题。在核工业特殊环境下,克服特种作业带来的不便,以孜孜不倦的学习、永不停歇的探索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逐步成为我国国防科技战线、高科技产业领军人物。在他身上镌刻着许多“核”元素,是国家核电发展“核电粮仓”的守护神,是游走于“发丝”间、中核集团钎焊第一人,也是生产线上为设备“缝合缺口”的“硬核裁缝”。

  精益求精的追求,铸就焊接工艺的“极致”

  王多明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用一把焊枪,将自己的感情与汗水熔进每一道焊缝,凭着韧劲、钻劲、拼劲,靠着自学、跟学、“偷学”,不断提升技艺水平,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操作工,一步步成长为核工业领域优秀技能人才的突出代表。用无数个与冰冷器械相伴的夜晚,换来最佳工艺参数和工艺方法;用精益求精的追求,铸就了焊接工艺的“极致”;用踏实苦干的作风,展示了新一代中核人的精神风貌。

  一个横截面积仅为160mm2的圆形底座上,环形分布着3圈直径2mm的圆孔,王多明需要将50余根长600mm,壁厚小于0.1mm,直径小于2mm的X束与圆孔焊接在一起,一旦有一根焊接不到位,整个部件就只能被废弃。要将这仅为“发丝”厚度的X束与“圆珠笔头”大小的圆孔无缝连接,对装配焊接的垂直度、同轴度都有极高要求。加之该部件材料为X银镍合金,在常温下加热至450℃以上时,Ⅹ束容易烧穿,母材极易氧化,金属的晶格组织性能也会被破坏,参数控制和操作难度极高。这一部件企业自主设计,我国核工业某产品唯一生产线上Ⅹ品提纯装置的关键部件,是提高提取物纯度和提纯效率的“点睛之笔”,也是影响生产运行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为了突破这一技术壁垒,王多明临危受命,克服外语水平不高、技术资料缺乏等一系列困难和障碍,利用夜晚和周末加班加点,查阅了大量书籍文献,终于在成百上千次试验中找到了最佳参数和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他将直径仅为0.3mm的钎料均匀环绕填加在X束与圆孔接口处,通过火焰颜色判断焊接温度,根据填料熔化程度掌控焊接时间,一只手巧妙控制着工装开关,在心、眼、手完美的配合下,利用熔化后的液态钎料“润湿”和“毛细”作用与母材相互扩散形成牢固连接,实现了企业自主设计、自主加工,不但解决了该生产线技术难题,还改善了钎焊条件,填补了中核集团钎焊技术的空白,应用于核工业产品生产线,王多明也因此被称为在“发丝”间游离行走的焊接匠人。

  “质量创造价值,质量成就品牌”,这是中核集团奉行的质量理念,也是王多明时刻牢记的工作准则。作为一名复合型技术工匠,他始终把精益求精作为立身之本,把每一次焊接当做艺术品去精心雕琢。他所焊接的产品不仅外观精美,更是严丝合缝,呈现出焊接工艺不一样的“极致”美。王多明坚持做高质量的传承人和践行者,带领团队,将质量意识融入工作,运用质量工具,开展质量活动,实现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并在2008年获得第三届中国质量奖个人提名奖。

1 2 共2页

来源:中工网
编辑:尹文卓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