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的“开疆拓土”记-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大黄蜂”的“开疆拓土”记

2020-11-04 09:39:20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区域内,除了西藏,我哪儿都去过了。”乍一听,以为是个旅行家,其实不然。他叫王新浩,是浙江华铁应急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空车事业部一员,人称“大黄蜂”——有变形金刚的力量,有蜜蜂的勤劳。

  2019年3月,公司着手布局高空作业平台,推出全新品牌“大黄蜂”。这是王新浩进入“华铁”后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没有经验,又是公司新人,但王新浩把项目做得有声有色。回忆起“大黄蜂”之路,王新浩的故事很多。

  只身前往,成功打造深圳模式

  第一站便是华南,作为项目第一位员工,王新浩只身前往。陌生的环境里,王新浩强迫自己尽快适应,“我以前没去过那,而且工作开拓前期,公司提供的帮助也是微乎其微。到深圳后,全部从零开始。”

  王新浩的开拓之路确实困难重重。其一是场地问题——南方多雨水,刚开始王新浩对设备也不熟悉,找的场地坑坑洼洼。高空作业车轮子不高,且以电池作为动力源,水一泡,车就很容易报废。其二是他以前没做过工程,对建筑行业不甚了解,营销难、招人难。

  为防止出现更多“水泡车”,王新浩先联系叉车把高空作业车拖出来,四处找低成本、高海拔的场地;为销路发愁时,王新浩又想到老家东阳是建筑之乡,父老乡亲几乎遍布全国,通过朋友亲戚的关系,终于在深圳当地找了几家需要高空作业车的单位。

  而为了增加团队的业务员,他更直接充任HR,去招毕业不久的学生。“有时找的一个人可以再带过来几个人,就这样,像母鸡孵小鸡一样,团队人数积累起来了。”

  招来了新人,王新浩又变成培训导师。他亲自教新业务员怎么跟客户交流、怎么给施工单位定制解决方案,又带着他们跑工地,认识各种型号的机器,告诉他们跟建筑行业打交道该用什么样的话术等等。

  场地定了,业务员凑齐了,又有了新难题——业务发展得比较快,维修人员有些跟不上了。

  前期没有合适的维修工,王新浩经常自己上。“华南多雨,经常有半夜打电话来让去修车的,夜里一二点,开车一二百公里,都得赶着去。公司要求是,小故障,电话打过来15分钟内必须解决掉;稍微大一点的,不管在哪里,接到电话后,一定要在4个小时内处理好,不能耽误他们白天施工。”王新浩说,徐工集团、中联重科等一些知名企业,他都去学过维修技术。

  踏足新疆,用经验开拓市场

  华南片区顺利运转起来后,王新浩又继续出发。一年多的日子,王新浩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在他心目中,印象最深的还数新疆——

  距离远,高空作业车运输不易;气温低,冬天零下30多摄氏度,不利于作业车的操作;工期短,新疆10月下雪,3月开工,比正常施工周期少了差不多半年;场地不好找,城市与城市之间距离太远,经常300公里开过去,可能还碰不到一户人家,很难找到方便人员联系的场地。

  一切都不容易,但王新浩有自己的应对之策。“我们就近安排作业车的调度,不让司机半夜开车,保障作业人员安全;为了适应那里的气温,给作业车配备合适的动力源;车拉过去后,先让施工单位试用,他们用得好再租用我们的设备,合理分配作业车数量,同时增强他们的体验感,打开市场。”

  至于场地,王新浩与一家驾校合作,在戈壁滩上租了个场地。生活上,“我们买一次菜,都囤够一星期、半个月的。”王新浩说。

  新疆的气候,对他人来说或许会不习惯,但对王新浩来说,却相当适应。1998年,一毕业,他就去了新疆,跟着家里人做边贸生意。“待过六七年,我很喜欢新疆的风物,南疆、北疆都很熟悉。”

  外贸和高空作业车的租赁、售后服务看似没啥关联,但王新浩察觉出了其中的门道。“外贸经历对我开拓业务有极大帮助,我原来就在管理一个小团队,所以搭团队架构的思路比一般人更清晰,首先不会什么都自己着手去干,不管什么事情,当我接手时,都先把架构搭好,后面各项事务齐头并进,难题就迎刃而解了。”王新浩说,“很多人一开始都是奔着业务去的,其实,维修服务、财务等各种工作人员齐了,才能再去做业务,管理好,才能要求业绩。”

  克服困难,付出终获荣耀

  得知武汉疫情暴发,急需辅助建设医院的高空作业车消息后,王新浩第一时间作出响应,积极调拨设备,克服一切困难开展援助。鉴于其在“双战”中的卓越表现,王新浩获得2020年“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王新浩说,自己愿意一直做一只勤劳有耐力的“大黄蜂”。如今“华铁”在全国有700多个“大黄蜂”基地,总资产达到16亿元多。对此,王新浩格外自豪。(通讯员顾文琪、徐炯)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农夫导演”焦波:在土地里种植故事

    1988年,在《淄博日报》当摄影记者的焦波拍了一个专题:一个山村极为缺水,老百姓抱着被子在泉边睡觉等水。因为他的报道,政府给这个村打了口井,他又拍下了水井出水、村民喜笑颜开的画面。

  • 看不到正脸,却看得出一位父亲隐忍的哭泣

    化妆镜两边的灯亮起,王继世在镜前坐定。不需要假手旁人,他微微侧过脸,拿起一把粉底刷,熟练地为自己上妆——这是王继世从艺五十年来养成的职业习惯。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吴若:“枯燥”背后有甜蜜

    做甜品这件事,要耐得住性子,一位采访对象曾对此有一段非常浪漫的描述:牛奶、面粉、蜂蜜、芝士……你想象它们在高温之中改变形态,从混沌一片最终“摇身一变”成为精巧而甜蜜的味蕾享受,往往,还好看得让食客不忍下嘴。

  • 他让3000多位村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为了让吐尔逊家摆脱贫困,陈耀平全身心地投入,坚持七年多,用养兔子帮吐尔逊家脱贫致富,让吐尔逊一家走出了贫困的低洼。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