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双印:当好搏浪黄河的“水文侦察兵”-劳动模范-中工网

人物

劳动模范

田双印:当好搏浪黄河的“水文侦察兵”

田双印
2019-01-23 15:00:23

田双印在吊箱中准备测量作业

  你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医院里进行康复训练。2018年7月16日,突如其来的脑溢血差点儿要了我的命,幸好送医救治及时,我捡回一条命,而且恢复得也不错。我最大的愿望是继续筑梦黄河,做好水文测报工作,当好搏浪黄河的“水文侦察兵”和“守门人”,为黄河安澜再作贡献。

  我是田双印,黄河水利委员会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局龙门水文站站长、高级技师,还是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兼职副主席。从1986年参加黄河水文工作,我先后在三门峡、潼关、龙门等多个水文站从事水文测报工作。我在咆哮的黄河上收获满满,先后荣获“全国水利技术能手”“河南省技术能手”“黄河劳动模范”“河南省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30多年来,我始终没有离开过黄河,更把为黄河把脉当成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一部分。

  我参加工作时只有17岁,而今已经50岁,从一个青涩少年到知天命之年,从一名普通工人到高级技师,咆哮的黄河塑造了我勇敢坚韧的性格,我为黄河水文事业奉献了青春,还要继续为黄河奉献余生。

  我和父亲赌气,却变成了父亲的样子

  年少时的我因不满父亲无暇照顾家庭,赌气走上与父亲同样的水文测报道路,只想证明自己可以比父亲做得更好,没想到在不知不觉中我也慢慢变成了父亲的样子。

  我的父亲生前也是一位搏浪黄河的水文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交通不便,父亲一年也难得回一两次家,感受父爱对我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可那时我年龄小,不懂得父亲为啥很少回家,每看到母亲在家日夜操劳,便对父亲感到不满,从渴望见到父亲慢慢变成了失望,又从失望变成了埋怨。

  17岁那年,我不顾母亲的反对,也像父亲一样成了一名黄河水文工人。当时,我只想向母亲证明自己可以做得比父亲更好,至少能顾家。可是,让我没想到的是,我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33年,也像父亲一样成了一个不顾家的人。

  甘谷水文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乡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站。刚一上班,我就遇到了吃不到饭的尴尬,因为那时我根本就不会做饭。第一次蒸米饭,我把大米直接倒在笼布上,往锅里添上水就开始蒸。两个小时后我揭开锅盖盛饭吃,却发现米还是生的。就这样,我嚼着生硬的大米,开始了水文测报生涯。

  一年后,我被调到了黄河龙门水文站。大禹治水和鲤鱼跳龙门的古老传说让龙门名扬四海,而距著名的禹门口仅1000多米的龙门水文站,却因无路可走、环境闭塞、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而闻名于大河上下。因为这个水文站建在晋陕大峡谷陕西韩城一侧的龙门山悬崖上,是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几乎与世隔绝的悬崖孤岛,连一条羊肠小道也没有,两个横跨黄河的钢缆吊箱,是职工进出的唯一交通方式。这在全国1000多个水文站中也是唯一的。

  我因为对常年不回家的父亲不理解,才赌气参加黄河水文工作,却又不知不觉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成了一个不顾家的人。水文工作的艰苦,尤其是在龙门水文站的工作和生活,让我切实感受到水文工作的不易,也慢慢地理解了父亲,并对老一辈水文人产生了崇拜。30多年来,我先后在甘谷、三门峡、河津、潼关、龙门等多个水文站留下奋斗的足迹,不管工作怎样调动,我一直扎根在水文站,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30多个荣誉证书、勋章和各式奖杯,就是最好的见证。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我把这句古语当作座右铭,时常鞭策自己,苦练业务技能,积极参加各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用22年时间,完成了从一名初中毕业生到普通工人再到高级技师的转变。成长无止境,2016年8月,我又被选举为中国农林水利工会兼职副主席。这既是我个人的荣耀,更是所有黄河工人的无上光荣。

  搏浪“黄河孤岛”,当好黄河“水文侦察兵”

  吊箱缆道把我带进晋陕大峡谷中几乎与世隔绝的悬崖孤岛,我在这里搏浪黄河,将这里当成筑梦的人生舞台,也把心安放在这里。

  龙门水文站担负着为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调度运用、黄河防汛、水量调度、重大治黄试验研究、国民经济建设提供重要水情和积累重要水文资料的重任,是国家重要水文站和黄河重点报汛站,地理位置极其特殊,防洪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决定了水文职工必须长期扎根于这个高山峡谷。

  水文行业很艰苦,一年365天,水文职工都要24小时值守在水文站,哪怕是大年初一也要正常测报水情,而到了汛期,更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

  2017年7月,发生在龙门河段的黄河一号洪水测报让我记忆犹新。当中游的强降雨形成洪水,一条微信消息把大家聚集到龙门断面,积极准备,抢测洪水。夜空中电闪雷鸣,脚底下黄河咆哮,仅仅10个小时,龙门水位就涨高了3米多。水情就是命令,电闪雷鸣就是集结号,怒涛呼啸就是冲锋号,在测水与测洪中,与时间赛跑,与洪水角力,是每个“水文侦察兵”义不容辞的使命。

  飘摇不定的吊箱在黄河上增加了几分危险,但没能阻止我和同事们夜测作业。我和大家在吊箱里操作测量设备,从值班室出去的每一个数据,都牵动着河南、山东黄河沿岸领导和百姓的心。经过全站职工连续两天两夜测报,27日1时6分,洪峰流量以6010立方米每秒出现,2017年黄河一号洪峰报出,我们取得了这次洪水测报的胜利!

  2018年4月,我正式成为龙门水文站站长,带领十几名水文职工,继续当好黄河“守门人”和三门峡、小浪底水库水文测报前沿“侦察兵”。

  在龙门水文站,最难熬的就是冬天,我也最怕在冬天乘坐吊箱飞越黄河。因为晋陕大峡谷的冬天气温在零下十几摄氏度,还经常刮威力无比的“穿河风”,半封闭式吊箱被刮得猛烈晃动,四面透风的栅栏式吊箱虽然晃动小,相对安全,但是“穿河风”那种彻骨的冷,即便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也难以忍受。

  处在“孤岛”上的龙门水文站,由于交通闭塞、土地贫瘠,吃菜也是一大难题。我和全体职工年年都要从山外背土种菜,但是在悬崖上“造”出来的土地养分少,菜难长,吃菜还得过黄河、出峡谷,到20公里外的河津市采购。就这样也得看老天爷的心情吃饭。2009年春节,大雪封山,黄河东岸通往山外的唯一道路中断,“孤岛”完全与世隔绝,时任站长带领4名值守的职工用仅有的一个白菜包饺子,算是过了年。由此可见龙门水文站的生活环境有多艰难。

  黄河挟着泥沙在晋陕峡谷中咆哮,形成很多急流险滩,死神就藏身在这险恶环境中。一代代水文职工在这里日夜把脉黄河、搏浪黄河,奉献的不仅仅是青春,有时甚至是生命。从1961年到1989年,先后有7位治黄英雄在这里长眠或者留下终身残疾。

  近年来,在上级的关心关怀下,龙门水文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身处孤岛的我们不再感到孤独。而四进龙门水文站的我,也累计在这里坚守了18年,这座只有飞越黄河才能到达的悬崖上的孤岛,已经成了我安放心灵的地方。

1 2 共2页

来源: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编辑:孙仕奇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中国女梅西”王霜的24岁:不负过去,不惧未来

    王霜的24岁值得所有同龄人羡慕,她虽然没有像这个年纪的李白一样,浪迹天涯,辞亲远游,但是在远离祖国的欧洲大陆,王霜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足球理想国。过去的一年,无疑是王霜的“高光之年”,她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大众和媒体的眼前,每一次都带着惊喜,散发着光芒。

  • 张艺兴:希望用实力去接受市场对于歌手的检验

    在张艺兴与节目总导演对话的短片中,张艺兴谈到当青春制作人代表的契机时就表示自己希望“可以用实力去接受市场对于歌手的检验”,并直言“他们(训练生)不好的话,我也会指出来”。张艺兴用高标准告诉训练生实力才是硬道理,节目中也一直鼓励训练生要为了梦想不断努力,提升自身实力。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李斌:新能源车消费升级 本土品牌迎风超车

    近年来,出行市场备受资本关注,一方面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汽车的概念被反复热炒;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一直处在高速增长之中,不少话题十足的本土品牌、明星企业风头正劲。“现在的消费者买车,不光是买一个交通工具。”蔚来创始人李斌,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云服务等新技术的发展,同时基于消费升级和圈层社交兴起的背景,能够“打造一种围绕汽车产品的生活方式”的企业更有机会崛起。

  • 齐占宁:人才是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润科技”)就是立志为大众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汽车电子化、智能化服务的公司,吸引了许多优秀的技术人员,立足恒润科技,为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发展的美好画卷,添上属于自己的色彩。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