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专家”和他的“牛愿”-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牛专家”和他的“牛愿”

本报记者 岳冉冉
2019-01-07 10:19:01

▲黄必志和云岭牛。 受访者供图

  如果没有黄必志和团队31年的努力,地球上就不会出现一个叫做“云岭牛”的肉牛品种。云岭牛的家谱可以理解为——曾祖母是中国云南黄牛,曾祖父是澳大利亚莫累灰牛,祖父是澳大利亚婆罗门牛,父母是莫云杂牛

  12月的一天,在昆明市东北方向的小哨养牛场,1000多只云岭牛见到黄必志,“哞、哞”叫着围了过来。黄必志拍了拍其中一头的背,抓起地上一把饲料,用手捻了捻,塞进嘴里:“这次青贮与桑叶的配比不错,酸酸甜甜,牛肯定爱吃。”

  在黄必志印象中,过去家里养的牛都吃猪不吃的饲料;如今他养的牛吃科学配比的营养餐。“牛吃的饲料,它吃得,我也吃得。”

  黄必志是农业农村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院长,如果没有他和团队31年的努力,地球上就不会出现一个叫做“云岭牛”的肉牛品种。

  因牛失牙仍爱牛

  54岁的黄必志是一个爱牛爱到骨头里的人。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种云岭牛造型的小工艺品;墙上挂着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对云岭牛的品种认证书;电脑里有他作词的云岭牛之歌;就连他的微信头像、表情都是云岭牛。

  黄必志与牛的情缘在10岁时就结下了。“我小时候是个放牛娃,但我直到10岁才第一次吃到牛肉。”

  味道会深埋在人内心深处,那些扎了根的味觉记忆,一般都和童年经历有关,黄必志也不例外。

  1974年,10岁的黄必志在一次放牛途中,不小心让一头牛滚下了山崖。回到家的黄必志吓坏了,觉得自己闯下了弥天大祸,赶紧钻进被窝躲起来,不想却睡着了。

  到夜里10点,一阵阵扑鼻的香气把黄必志唤醒了。原来父母趁他熟睡后,把摔死的牛拉回家,扒皮、解牛、分肉,于是全村13户人家在同一时间段开始烹制牛肉,小村庄顿时沉浸在肉香中。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父亲把牛肉和南瓜一起炒,我觉得那是天底下最美的菜肴。”黄必志抿了抿嘴,“在那个年代,牛是所有农活的绝对主力,是生产队的固定资产,是不允许被私宰的。人们能吃上牛肉,要么因为牛老死,要么就是出意外。我当时许了个心愿,希望长大能天天吃牛肉。”

  没想到,现在这个愿望实现了。黄必志不仅能每天吃上牛肉,还熟知牛的各部位该怎么烹饪,是炖、炒、涮、煎、酱、卤,还是沾料生吃。

  他对牛的喜爱几近忘我,哪怕是被牛顶掉两颗门牙。

  那是2008年吃桃子的季节,黄必志和几位技术人员给一头大公牛采精,不想受了电刺激的牛一兴奋就朝他顶来,“我看到自己嘴里有东西飞出,后来发现是两颗门牙没了。”黄必志指了指自己的假牙,“当时领导认为我作为科学家,因公失牙,要给我评劳模,被我拒绝了。”

  黄必志拒评劳模的理由让人哭笑不得,在他看来,这头大公牛如此野性十足,是还没驯化好,“这证明选育工作还没有成功,给我评奖我受之有愧。”

  在去医院的路上,黄必志开始思考,怎么才能让肉牛没有牛角,性格还要温顺。在之后的选育中,他刻意把云岭牛的牛角基因去掉了,他认为好的肉牛不应该伤害到人类,哪怕牛顶到同伴身体,那块肉也会彻底坏掉。

  64元月薪养“天价”牛

  黄必志的记忆回到了1983年。

  20岁的他刚被分配到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的前身)做技术员。他说自己运气好,刚工作就遇上个大项目。

  那一年,由澳大利亚政府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合作开展的“云南草场与牲畜改良发展项目”正式落地昆明。“当时是改革开放之初,这个项目也是那时中国最大的农业引资项目之一。”黄必志说。

  一直以来,我国南方都拥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本地黄牛存栏量大,但这些黄牛体型小、生长速度慢、产肉率低,只能当做耕田犁地的役用牛。为了培育出适合我国南方生长的优良肉牛,我国政府决定通过项目实施,从澳大利亚引进肉牛品种改良我国南方黄牛。

  “云岭牛”的诞生正是得益于这一项目。它是名副其实的中澳混血牛——一半血缘来自澳大利亚的婆罗门牛、四分之一血统来自澳大利亚的莫累灰牛、四分之一血缘来自我国云南省的本地黄牛。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中澳合作,没有中澳合作,就不会有云岭牛的诞生。”黄必志说。

  回忆起1984年澳大利亚首批莫累灰牛到达昆明的场景,黄必志记忆犹新:当时坐飞机对国人还是件稀奇事,但这批牛就已经乘坐波音747飞越近一万公里,从南半球的墨尔本来到了昆明。“因为飞机太大,没有合适的升降梯把牛从飞机上卸下来,省里只好动用了部队架天桥运牛。”黄必志说。

  当第一眼看到莫累灰牛,黄必志有两个感受,一是漂亮,二是太贵。“我第一次知道肉牛原来可以长得如此高大,更让我吃惊的是,一头莫累灰牛在云南的价格是7万元,而我当时每个月工资是64元。”他盘算着,也许一辈子赚的钱都不及这头牛贵,“用现在的话说,真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巧的是,黄必志被安排的工作任务就是看管好这批牛。那时的他又许了个心愿:一定好好干,争取用这些天价澳洲牛培育出我国自己的肉牛品种。

  他没有想到的是,实现这个心愿,用了31年。这是后话。

  学外国人养牛

  想要养好外国牛,黄必志得过三道关。

  首先是语言关。到昆明的莫累灰牛很快被拉到了隔离场,黄必志的任务是饲喂好它们,“一开始,我对着牛喊‘过来吃草啦’,它们根本不理,得喊‘come on,come on’,它们才会过来。”为了能跟牛交流,黄必志每天都要到外专夫人办的培训班苦练英语。

1 2 3 共3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九·一代代职工用《三...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卫冕冠军翻船 约旦爆出冷门

    据新华社阿联酋艾因1月6日电(记者树文 苏小坡)携半个主场之利,世界排名比对手低68位的约旦队以1:0给了卫冕冠军澳大利亚队当头一棒。这也是本届亚洲杯爆出的第一个大冷门。

  • CBA:上海哔哩哔哩不敌北京首钢

    当日,在2018-2019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常规赛第29轮比赛中,上海哔哩哔哩队主场以92比104不敌北京首钢队。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四姐的“麻辣人生”

    高居10楼的店面不大,装修也很朴素。她周旋在一桌桌酒客中,似乎跟每个客人都熟稔。随意地说笑,随意地端杯,粤语和普通话随时转换,乡音在不经意间流淌。这就是四姐,香港小有名气的“四姐川菜”的老板娘。

  • 一个农民画师,就是一名创业老板

    时值岁末年初,江西黎川县油画创意产业园里,客商逐渐多了起来。他们或观赏展厅油画作品,或在画师工作室观摩现场创作,或与油画公司洽谈购画。投入使用几年来,油画产业园已经聚集了375名当地农民画师在此创业,画师们在此走上了创业致富路。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