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牛专家”和他的“牛愿”

本报记者 岳冉冉
2019-01-07 10:19:01

  除了语言,黄必志还得过第二道理念关。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养牛本领在外国专家面前竟被全盘否定。

  “刚开始,我严重质疑他们24小时全日制放牧的理念,它们提倡牛在配完种后,要回归自然,一天到晚都得待在牧场,而我们放牛是到晚上必须把牛赶回家。你想,牛在牧场遇上刮风下雨生病可怎么办?”

  但慢慢地,黄必志发现,外国人的放牧方式确实有效,这些顺应了天性成长的牛更加温顺和健康,与人类也更亲近,每次黄必志给牛送舔砖或饲料,只要听到拖拉机的突突声,牛儿们都会很快围上来,到了后来,这些牛还允许黄必志骑在身上。

  此外,西方养牛方式中还有一点让他诧异,那就是让牛吃最好的食物。

  黄必志从小就知道,喂牛主要是根据传统种植业周期,今天有麦秆喂麦秆,明天有稻草喂稻草,人不吃的给鸡吃,鸡不吃的给猪吃,猪不吃的才给牛吃,牛吃的往往最差。而外国专家却认为:牛一定要吃最优质的草料。

  为了给牛吃好,专家们从澳洲引进了680多个草种到云南不同气候带试种,最后选定了48个。“现在这48个草种,已经改良了云南几百万亩的草场,成为云南肉牛的好口粮。”黄必志感叹道。

  最后一关是实践关,在外专身上,黄必志学到了敬业。“他们都是国际上知名的畜牧业、牧草业专家,但每个人都是实干家。”黄必志回忆道,当时省里给外专搭的班子是一位外专配1名对应人员(兼翻译)、3名技术人员、5名工人,即便这样,这些老外仍凡事亲力亲为,像给牛称重、量体尺、打耳号,甚至是扛一袋25公斤重的钙镁磷肥料。

  这些细节都深深影响了黄必志,他下决心今后也要成为这样接地气的科学家。

  31年培育终成新品种

  1985年,来自澳大利亚的87头莫累灰牛与99头云南黄牛的跨国婚姻诞生了被称为“莫云杂”的第一代混血牛。

  当“莫云杂”首次亮相在昆明的小哨草场时,当地的农民不约而同惊呼:“这牛的体型比我们的黄牛大多啦!”

  但随着时间推移,中澳科研人员却发现,虽然选育出的“莫云杂”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高,但它和父亲莫累灰牛一样,对云南本地的多种疫病没有抵抗力。

  到1994年,引进的第一代莫累灰牛全部死亡,原因是不耐湿、怕热、不抗病,一旦被我国南方的蜱虫叮咬,极易感染焦虫病,导致高烧不退,最终死亡。

  “当时大家根本没想到莫累灰牛会如此‘水土不服’,更让我们难过的是,它还把抗病性差这一性状遗传给了‘莫云杂’,所以我们只有继续引进新品种,再改良。”黄必志说。

  问题出现后,中澳专家商讨决定,再引进一批能适应热带、亚热带气候,抗病性好的牛,原产于印度的婆罗门牛进入专家视野。这种牛有发达的汗腺和垂皮,不仅耐湿热,还抗病、抗寄生虫。1993年初,24头婆罗门牛踏上了云岭大地,成为我国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第二个品种。

  在此之前,我国从未有过三元杂交牛的培育经验,可以说,黄必志与老一辈科学家的尝试充满挑战,如果当时没选对牛,也许那代人一辈子的心血就打了水漂。

  一个新品种的培育需要不断分离、筛选,只有基因固定才算是新种研发成功。以牛为例,一个杂交世代需4~5年产生500~600头牛,然后它们生长至配种、产犊到可配种又需3年。前8年的杂交群体建立后,横交还需4代,而每个世代需要4.5年,如此共需经历大约26年的时间才可能固定住一个品种的优良性状。之后,还要再用5年,在不同地域杂交繁育至少1500~2000头,最后进行综合测试。

  在这期间,黄必志用1年半的时间到英国读完了博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足有四公斤重。那个年代,“海归”格外吃香,2001年回国的黄必志婉拒了国内多所大学的邀请,坚定地回到了原单位。“我还是割舍不下这些牛。”黄必志说。

  回国后的黄必志更加不知疲倦地投入工作中,他认定科研无捷径,唯有坚持。从二元杂交到三元杂交,从3种杂交表现到几十种杂交表现,仅中英文数据纸质资料就堆满了一整间办公室。黄必志与同事们不断筛选、横交固定优良形状,终于培育出云岭牛。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原厅长王敏正说:“为了等到云岭牛,我们历经三代科学家、28家科研单位的近千名科技人员参与研究培育,用了31年。”

  2014年12月,农业部为云岭牛颁发了新品种证书,云岭牛成为我国自主培育的首个三元杂交牛新品种。2016年,农业部把云岭牛列为“十三五”南方肉牛主推品种。

  云南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志武表示:“云岭牛不仅解决了云南乃至我国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也为全世界增加了一个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

  肉质比肩和牛

  云岭牛的家谱可以理解为——曾祖母是中国云南黄牛,曾祖父是澳大利亚莫累灰牛,祖父是澳大利亚婆罗门牛,父母是莫云杂牛。

  它继承了家族成员所有的优点性状,具有生长速度快、育肥性能好、繁殖成活率高、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耐粗饲、能产出优质高档雪花肉等特点。

  “除了基因好,牛心情好、吃得好,肉质才更好。”黄必志常把这句话挂嘴边。

  在云岭牛养殖区,记者闻不到一点异味,“牛吃得好,消化正常、肠道舒服,自然没有怪味。”黄必志说。

  栏舍内,锯屑末铺就的“软床”干净舒适,云岭牛们或站或躺;有几头正在大型按摩棒前“挠痒痒”。

  “跟人一样,牛也要讲营养平衡。除了各式饲料搭配外,我们会根据牛不同生长阶段,提供不同伙食。”黄必志说,比如,有的阶段需要牛长骨架、有的阶段需要牛长肉,“这段时间,我们又给它们安排了桑叶、木薯、辣木、油菜秸秆等8种新口味。”

  在养殖区后山,云岭牛按家族被分在不同地段溜达。“这里的草场有5800多亩,新鲜草料利于吃饱长膘;亲近大自然有益身心舒畅;散步帮助怀孕母牛产前运动;按家族行动有利纯正血统。”

  “这样养牛,何愁牛肉不好吃?”泰国皇家高级研究员、孔敬大学热带饲料研发中心主任梅塔·瓦纳帕教授4年前就听说过云岭牛。现在,他已把事业重心转到了研究云岭牛上。“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云岭牛,我希望借着一带一路的倡议,能让云岭牛走到泰国去。”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好肉牛是日本和牛,按照花纹密度、嫩度、肌肉颜色等标准,日本和牛肉分割定级标准为A5、A4、A3、A2、A五个等级,参照这一国际标准,云岭牛70%的肉品质能达到A3以上。2009年云岭牛已具备高档“雪花牛肉”的生产能力,即可以看见清晰的雪花和大理石花纹分布。

  美国肉类出口协会亚太区高级副总裁何嘉德评价说:云岭牛肉质细嫩多汁、有淡淡奶香,且脂肪均匀分布于肌肉中,是名副其实的雪花牛肉;它的平均剪切力值低于3.5公斤,达到了国际高档牛肉嫩度标准;牛肉的不饱和脂肪酸、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远高过普通牛肉,十分有利于人体健康。

1 2 3 共3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九·一代代职工用《三...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卫冕冠军翻船 约旦爆出冷门

    据新华社阿联酋艾因1月6日电(记者树文 苏小坡)携半个主场之利,世界排名比对手低68位的约旦队以1:0给了卫冕冠军澳大利亚队当头一棒。这也是本届亚洲杯爆出的第一个大冷门。

  • CBA:上海哔哩哔哩不敌北京首钢

    当日,在2018-2019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常规赛第29轮比赛中,上海哔哩哔哩队主场以92比104不敌北京首钢队。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四姐的“麻辣人生”

    高居10楼的店面不大,装修也很朴素。她周旋在一桌桌酒客中,似乎跟每个客人都熟稔。随意地说笑,随意地端杯,粤语和普通话随时转换,乡音在不经意间流淌。这就是四姐,香港小有名气的“四姐川菜”的老板娘。

  • 一个农民画师,就是一名创业老板

    时值岁末年初,江西黎川县油画创意产业园里,客商逐渐多了起来。他们或观赏展厅油画作品,或在画师工作室观摩现场创作,或与油画公司洽谈购画。投入使用几年来,油画产业园已经聚集了375名当地农民画师在此创业,画师们在此走上了创业致富路。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