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赵海:忠孝双全好法官(组图)
//www.workercn.cn2013-12-12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赵海(右)在社区解答法律咨询

赵海在社区巡回途中


 

    ■当社区法官六年,他处理纠纷案万余起

    ■根据实践调纠纷,他的经验被写进法律

    ■时刻不忘责任感,他用法律知识促和谐

    ■照顾奶奶九年多,他坚持每天为老人洗脚

    ■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北京市孝星,西城法院社区巡回法官赵海

    中等身材,不胖不瘦,虽然今年只有46岁,但两鬓已有些斑白,这个人就是北京市西城法院法官赵海。由于常年累月骑车穿梭于大小胡同入户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经常风吹日晒,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

    2007年,在法院开庭审案多年的赵海,被任命为专职社区巡回法官。六年来,他亲自调解及指导调解的民事纠纷有一万多起,并创立的《人民调解协议书》司法确认工作经验,在《民事诉讼法》修改时得到认可。

    俗话说,忠孝不能两全。但连续9年来,赵海每天下班后,都要探望奶奶。安排奶奶吃药、为奶奶端屎端尿……2012年、2013年他连续被评为北京市尊老敬老孝星。

    入户回访用家常话

    不用法言法语更不打官腔

    2013年11月29日上午,记者如约在什刹海西海边的一条胡同里,见到了骑着电动自行车的赵海。

    他将电动自行车锁好后,指着一个院门告诉记者,这院里有位老人80多岁了,几年前因骨折一直卧床,目前生活不能自理。子女间因赡养老人发生矛盾,一度还闹到了法院。不过后来经什刹海西海社区主任刘金恒及调解主任黄萍耐心调解,问题圆满解决,老人已有人照顾。“我今天来回访,就是看看老人,听听老人还有什么想法。”

    赵海说完,领记者进了院。这是一个条件较差的老旧平房院。过道很窄,对面来人必须侧身。老人所住的一间东房后窗高不到一尺,长不足三尺,屋里白天不开灯很暗。

    赵海进屋后,朝后窗下的床走去。床上,一个老人仰面躺着,满头白发。“大妈,西城法院的赵海法官看您来了。”随行的社区工作人员首先介绍。“大妈,您好,我是西城法院法官赵海,今天来看看您。您身体怎么样?”“你是谁呀?你叫什么呀?”大妈问。赵海又自我介绍了一遍后:“大妈,我扶您坐起来说话吧。”说着,赵海左手从老人脖子下穿过,用胳膊托着老人的后背,右手抱着老人的左肩,把老人扶了起来。而后又拿过一个枕头,垫在了老人头下。

    老人靠好后,赵海和老人拉家常。“大妈,您身体没多大毛病……”“……你是谁呀?你叫什么呀?”老人看着赵海,又问了一遍。老人的大儿子解释说:“我妈头脑清楚,就是记性不好。刚退休时退休金每月是80块钱,现在都长到2800了。”

    老人半躺半靠在床上,赵海坐在床边拉着老人的手,和老人聊了20多分钟。

    聊天中,赵海根本没提老人四个子女之间的案子,更没对老人说过一句其子女的不是。只是反复告诉老人,她身体没问题,让老人很开心。然而赵海走出房门后,站在院子中,面对老人的大儿子,表情却有些凝重。在听完大儿子的种种苦衷及将遵守照顾母亲的协议后,赵海又轻声叮嘱了一番,才走出了小院。

    赵海当社区巡回法官六年,类似11月29日这样回访的事,数不胜数。

    作为社区巡回法官

    要能倾听有耐心善调解

    赵海脾气温和,办事不急不躁,说话不紧不慢,每天都笑呵呵的。对此,记者问,有没有遇到那种当事人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赵海回答,当巡回法官一定要有个好心态,先抚慰当事人的情绪,学会倾听,为他减压,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取得其信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巡回法官能倾听、有耐心、善调解,当事人才能消怨气、明事理、解心结。

    赵海曾处理过这么一起纠纷。50多岁的杨大妈和86岁的刘老太太是老邻居,但两家因下雨天开关窗户的问题,发生矛盾。刘老太太爱发脾气,因这事儿每天路过杨大妈家的窗外就骂,一骂就是10年。为此杨大妈患上了精神抑郁症,两家积怨越来越深。后来杨大妈找到赵海哭诉说:“我都不想活了,真想哪天抱着她从楼上跳下去,一了百了。”

    赵海随后来到了刘老太太家中,刚一见面就喊了句:“奶奶,我是法院的小赵,来看您来了。”这一声,让她就对赵海热情了起来。后经赵海了解,两家并无大仇,就是缺乏沟通。于是,他劝杨大妈主动一点,上门找老人把事情谈开,解开心结,相互道个歉,把矛盾彻底化解。在赵海的建议下,杨大妈买了点心匣子送到刘老太太家里。赵海又请了刘老太太的儿子来帮忙劝说。此后再见到杨大妈,刘老太太不仅不骂了,还张着嘴乐。

    六年来,赵海除了自己亲自调解,还带出司法调解员30多名,指导民调一万多件,开展法律宣传600多次。他创立的《人民调解协议书》司法确认工作在《民事诉讼法》修改时得到认可,他在工作中坚持的情理结合工作法和诉调对接法,被全面推广。他的经验被丰富拓展,形成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进重点工程”的“六进”机制。

    经常有人问赵海:“每天都干这些琐碎又受累的事儿,你烦吗?”他乐呵呵地说:“怎么会烦,给自己的亲人服务我一百个愿意!当很多老百姓把自己的难事、愁事、烦事,都毫无保留地向我倾诉时,我觉得自己的心是离老百姓最近的,也是最幸福的。我有责任做好这份工作,让百姓更安康,让社区更和谐。”

    下班坚持照顾亲人

    他为奶奶洗脚9年未间断

    晚上下班后,赵海有另一项“巡回工作”,坐上半个小时的地铁去探望自己90多岁的奶奶。晚上六点半准时到奶奶家后,赵海就忙着安排吃药、按摩穴位、洗脸洗脚、端屎端尿,一直忙到晚上八点多才离开,连续9年天天如此,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已经照顾了奶奶四年的保姆小张说:“我之所以能够这么多年坚持下来,就是因为赵海的孝顺感动了我,否则我早就回家干别的了。”因为放心不下老人,2005年至今,赵海从未离开过北京市一次。为此赵海2012年、2013年连续被评为北京市“尊老 敬老 爱老 助老 孝老”孝星。

    时刻不忘服务群众

    走出大院进基层更入人心

    西城法院书记员严浩告诉记者,在跟随赵海法官巡回办案过程中,他深深体会到,中国的法官,既要在案件海洋中不懈探究深邃法理,也要像师傅赵海那样走出法院、走入基层、走进人心。

    严浩说。一年冬天,多次外出巡回,让他感到北京城的冷的确名不虚传,街头骑车,人能被冻透,穿的再多再厚,也无济于事。他那么年轻尚且如此,更何况师傅。

    “工作中,师傅赵海始终保持着对群众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一天中午,师傅刚回来便接到社区的电话,说是一位弥留之际的老人希望他过去帮助解决难题。匆匆扒拉了几口饭,师傅便叫上我,骑车来到老人家中。”严浩说,“老人卧病在床瘦骨嶙峋,或许已经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但却放不下妻子和女儿。因为二人都患有智力障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让师傅过来,是希望给出出主意,看能否以自己名下一套房产换得妻女日后生活的依托。”

    “了解情况后,师傅考虑用附条件遗嘱的方式帮助老人实现临终前的愿望。于是师傅认真听取社区工作人员及老人亲属的意见,还耐心询问老人的妻女,问她们亲属中谁对她们最好。”严浩说,“随后,师傅便倚在老人床前一字一句地解释、询问。老人尽管说不出话,但思维却很清晰,会用点头摇头来表达。耐心确认得知,老人希望由小妹来照顾妻女,日后房产也由小妹继承。随后师傅便细心指导立遗嘱,还再三告知老人的小妹的权利和义务……”不久,老人安详离去,老人妻女也由其小妹照顾。

    严浩说,赵海师傅常告诉他:“老百姓的事,无论大小,都关乎着西城的和谐稳定。”(李一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