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勤:一生追索历史,他把自己也写进了历史-学者 · 名家-中工网

人物

学者 · 名家

李学勤:一生追索历史,他把自己也写进了历史

2019-02-25 09:42:23

李学勤。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追思】

  一生追索历史,他把自己也写进了历史——2月24日0点11分,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李学勤先生的去世,是清华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学术界的重大损失。”当日上午,清华大学发布消息,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学勤先生。这位集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于一身的“百科全书式”学者,用自己60多年的兴趣、执着和好奇心,穿梭在历史的迷雾中,奋力找寻着中华文明隐藏其中的每一点痕迹。

  1.一个“多波段收音机”

  得知先生辞世的消息,记者第一时间拨通了他的学生、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国忠的电话。

  尽管此前先生已经因病在医院住了一年多,去年年底甚至缺席了他最珍视的清华简入藏十周年纪念会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的成果发布会,但噩耗袭来,电话那头的刘国忠还是抑制不住地哽咽:“先生始终以科学之方法、进取之精神、乐观之态度积极投入科研工作,是当代中国古代文明研究领域的一面旗帜。”

  著作等身,建树颇丰,凭的全是一腔痴迷与热爱。

  1933年,李学勤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青年时藏书之多就超过了一般的大学教授。1951年,李学勤入读清华大学哲学系,不到两年便肄业,以临时工的身份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在甲骨学、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和简帛学等多个领域研究颇深,成为少数于清华肄业、而后成为教授的特例之一。

  “我是清华哲学系的学生,金岳霖、冯友兰等先生是我的老师。1952年我到了中科院考古所做殷墟甲骨的整理。1953年底,又转到历史研究所,担当侯外庐先生的助手,参加《中国思想通史》的写作。随着马王堆汉墓、银雀山汉简的发现,又转去整理新出土的简牍帛书。几经转折,称为‘杂学’是最合宜的。”若干年后,这位学贯中西的大家,笑称自己是个“杂家”。

  但也正是这种丰厚的阅历和积淀,涵育了他宽广的学术视野。

  “前一分钟,他可能在从事甲骨学的研究,后一分钟就可以马上转入对清代学术的探讨,随时随地,了无滞碍。”这让刘国忠感佩不已,“他说自己像一个‘多波段收音机’,这么一拧是中波,那么一拧又到短波,可以随时进行各种调换。”

  2.始终如一的“主频率”

  尽管“波段”广博,但在李学勤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却有着始终如一的主频率——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奥秘。

  “在多年‘杂学’涵泳中,我逐渐形成一个认识:就是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由于种种原因,被低估被矮化了,自然也就谈不上更好地介绍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在这方面,历史学家大有可为。”李学勤一直感慨。

  从甲骨文、青铜器到简帛,从文字、历史到古代文明……李学勤始终为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而奔忙,他提出要“走出疑古时代”,还提出了“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比较考古学”等命题。近年来,他更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免遭秦火的战国竹简“清华简”的抢救、保护与研究工作中。

  清华园,图书馆老馆三层一个不大的工作间,记录下李学勤不知多少个日夜的拼搏。十年间,清华简每年出版一辑整理报告,“每次分配给团队成员整理的篇目,他都是最难的部分却第一个完成,而且是又快又好”。即便是最近一年多,一直与病魔搏斗的先生依旧笔耕不辍:一篇《清华简〈摄命〉篇“粦”字质疑》发表于2018年9月的《文物》,另一篇《谈清华简〈摄命〉篇体例》发表于2018年8月的《清华大学学报》。就在一个多月前,先生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两篇文章。

  “慢一点,可以慢一点。”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心疼这位“校宝”,多次劝他要慢一点,但对李学勤来说,对历史的敬畏,对历史学家身份的珍视,让他始终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1 2 共2页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王琛很投入 甘心当陪练

    北京汽车女排能够历史上首次挺进职业联赛总决赛,有很多因素,那些幕后功臣也很重要,比如一位特殊的男陪练、来自北汽男排的王琛。北汽女排姑娘们都管他叫“墨菲”,因为上海女排的外援是来自美国女排的接应墨菲。同样是打接应的位置,王琛“支援”北汽女排后,就被姑娘们揶揄为男“墨菲”了。

  • 梁冠华:二十年“茶”味越品越浓

    “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您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距离正式演出还有四五天,北京人艺三楼排练厅《茶馆》剧组的人都基本到齐了,经典的台词说出来,排练厅的其他演员还是会笑出声来。暂时没有戏的梁冠华在排练厅一侧靠墙坐着,但并没有完全松弛下来,他还得准备着随时上场。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手绘爷爷”:读者以为他是位“小清新”

    钢笔勾勒的线条,填充以淡淡的色彩,描绘的或是一处冰雪美景,或是一份西餐,或是一座老式建筑,无不散发着哈尔滨这座城市特有的文艺气质和浪漫气息。当人们看到孙嘉驹的手绘作品时,往往以为作者是位“小清新”画家,却想不到这是一位年过花甲才开始搞文创的“爷爷”。

  • 雅什利·乌拉尔:跳槽挑战老东家

    雅什利·乌拉尔是云计算网络设备供应商Arista Networks(阿里斯塔网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乌拉尔被誉为“云计算网络设备市场的梅耶尔”,曾在全球领先的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思科(Cisco)工作15年,并于2008年跳槽到阿里斯塔公司。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