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七位优秀中职生的拼搏人生
//www.workercn.cn2015-05-19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杨路凯

  “拼”一直推动着90后杨路凯打开人生新的可能性。

  2009年,因为母校浙江交通技师学院的推荐,杨路凯进入义乌市升宝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售后车间实习。根据公司规定,学徒只能看,不准摸设备。夏天车间仿若蒸笼,他抓紧一切机会在这里偷偷学习。

  半年后,他毛遂自荐打动了主管,获得在市场部锻炼的机会。19岁的他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就到公司,晚上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钟,甚至创造了公司连续45天加班的纪录。为了做出一个好的营销方案,他搜集各个前辈的成功方案,能请教的都一一请教。

  杨路凯迎来了在新岗位的第一个大任务,策划公司一款新车型广汽本田奥赛德的推广活动。活动举办的很成功,一天就卖出了50多辆车,创造了公司纪录。2012年,他被提升为集团市场运营总监,负责集团10家4S店的市场运营。不久,他发现自己面临一个巨大的机遇:接管一家“瘫痪”了一个月的4S店,销售人员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这一次,靠着整个团队的“拼”,这家店获得了新生。

  每一个关口,杨路凯都鼓励自己:经验不足,用努力弥补;能力不足,用勤奋提升。

  郑久强

  产业工人也是可以有大梦想的。1989年从唐钢技工学校毕业后,郑久强的青春就和火红的钢水、飞溅的钢花铸在一起。

  一般炼钢过程温度控制在1600~1700度,出钢温度判断误差不能超过5度。掌控温度,全靠一身根据钢水颜色判断温度的真本领,郑久强每天上班一炉一炉地盯,一班下来眼睛又疼又肿。在全厂技术大比武中,他达到了10次目测炉温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其中一次竟1度不差。23岁时,郑久强被破格提拔,成为唐钢历史上最年轻的炼钢炉长。

  郑久强肯钻。他总结的“三二四”炼钢法结束了炼钢厂50多年来完全靠经验炼钢的历史。从操作6吨转炉、8吨侧吹小转炉到150吨顶底复吹的现化代大转炉;从护理6000炉到以溅渣护炉工艺护理1.7万多炉。工友们称他为“工人工程师”。

  2002年,全国冶金系统炼钢职业技能大赛在唐钢举行,郑久强全国总分第一,被称为“华夏第一炼钢工”。2011年7月,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家级炼钢创新工作室成立了,“降低SGRS工艺倒渣中铁珠含量的方法”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为发明专利,年创效益1300万元。

  “学一流炼钢技术,做一流炼钢工人,干出一流业绩。”这是从少年时代起,郑久强胸中就有的梦。

  周旺发

  对天津市南开职专2008届毕业生周旺发来说,“新世界的大门”打开在一个有机电一体化实验课的上午,老师询问他是否愿意参加全国技能大赛。

  实验室成了集训室,周旺发每天从早到深夜的练习。老师倾囊相授,他也从不懈怠。从生疏到熟练,从手忙脚乱到从容自如。突然有一天,老师从教委开会回来说“题目变了”,控制器部分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前的训练白费了。周旺发没放弃,在全国和天津市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自动线安装与调试项目中均获得三等奖。

  2008年,周旺发被保送到天津职业大学。大学期间,他在实验室里不舍昼夜,获得奖项累累。

  毕业后,周旺发创业了。技术硬,他的公司年创利润400多万元。周旺发觉得,人有时候就需要一种力量推一把,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做得更好,“这种力量就是对理想不竭的热情吧”。(陈璐 王梦影)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