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最美职工陈亮:精益求精,离一微米更近一点-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2019年全国最美职工陈亮:精益求精,离一微米更近一点

2019-04-29 09:40:30

中工网记者 王鑫 摄

  一微米有多细?一根头发丝的1/60!一微米有多难?精密模具的制作一般是2至5微米,1微米精度的模具目前在市场上较罕见,而模具品质的优劣往往就在这1微米的差距之间。

  而陈亮的拿手绝活就是,把模具精度控制在一微米之间。眼下,陈亮及其团队正忙着与清华大学校企联手研制,用于国家大飞机发动机的超微细电加工设备。

  陈亮,是江苏省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技师。十多年来,他淬炼匠艺、精益求精,从学徒工蜕变为技能大师、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工匠,参与国家863重点项目,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其研发的新生产技艺甚至填补国内空白,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陈亮的成长之路验证了一句话:“技能成就梦想,奋斗改变人生!”他有些动容地说,他最感恩的是国家和社会对工匠的认可与尊重,这也是他精益求精、创新钻研的最大力量源泉。

  更细心一点,离一微米更近一点

  1984年,陈亮出生在江苏宿迁农村。2002年,他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专毕业后,进入了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学徒工。

  微研,是一家从事精密模具研发的龙头企业,其生产的精密模具涉足航空航天、电子通讯、高端汽车、空调、医药等领域。早在1998年,仅成立5年的微研就生产出了第一台国产化的空调翅片模具,打破了该领域长期以来的国外垄断,一举打响“精密制造”品牌。重视精度和品质的企业环境,引导陈亮不断追求淬炼一微米的绝活,为实现从“制造”向“质造”转变而不懈奋斗。

  刚开始工作时,陈亮把公司车间所有的工序如磨床、车床、快走丝等岗位都尝试了个遍,最后选择了铣工。那时,陈亮还在粗加工班组干活的时候,铁屑飞溅,被烫到手是家常便饭,时间长了,衣服还会被铁屑烫出一个个小洞。而且做模具的原材料都是钢材,搬运很费体力,这样“黑、粗、重”的工作,陈亮一干就是5年,为后来钻研一微米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安于现状不是我的风格,往高技能方向发展才是我的理想。”都是干一样的活,但陈亮有一点跟别人不一样。这5年里,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结束了一天的劳累就回家睡觉,而是主动留在公司跟着师傅学技术。除此之外,陈亮还自学了自动化技术,他平时生活很节俭,但买书却很舍得,还下狠心买了一台9000多元的电脑,如饥似渴地学习软件编程等知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陈亮当粗加工铣工的第5年,数控加工中心缺人手,公司领导看到他好学,平时知识储备较多,就调他到数控铣加工组试用。

  这是陈亮第一次显身手,没想到一出手就震惊了全车间。当时,微研公司正在加工电视机的高精度定位销,精度允许范围为2微米,但数控加工中心的老职工只能把精度做到3-4个微米,产品达不到客户的理想精度,公司上下都很着急。

  陈亮一边留心观察老职工的做法,一边查阅资料、在电脑上编程模拟,研究了不到一个星期,他终于找出了症结所在,把产品精度控制在了1微米,难题解决了。

  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吗?陈亮说,其实,他只是创新了工具。他观察发现,以前公司数控加工中心的老师傅只用刀具加工模具,他大胆尝试加入精密砂轮,将二者组合使用,实现了铣和磨的双重功能,既提升生产精密模具的效率,又保证了高品质。

  对于精密制造,细心是这行的职业习惯。陈亮所在的公司一般接的是精密模具个性化定制,没有现成模具可参考,每一次订单都要仔细研读分析。为了更好应对每一次挑战,他为自己立了一条工作准则:“再仔细一点点,离一微米的精度就能更近一点点!”

  人机合一,精益求精

  “聪明人很多,陈亮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是精益求精。”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新潮说,企业很多工艺革新都交由陈亮带头攻关。由于他认真钻研、精益求精,同事们都亲切地叫他“老牛”。

  精益求精的心态,让陈亮收获成就感。几年前,陈亮所在的无锡微研与清华大学共同承接了一项国家863重点项目——节能减排燃油喷射用微喷孔加工高精密先进制造设备项目。短短半年时间,他和技术专项小组成员配合清华大学的研发人员就研制了一台样机,靠的就是精密技术。

  “一两个微米的差距,就可能是不同的结果,失败,或成功。”2016年,他们研发的这一设备获得了“江苏省首台套”专家鉴定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现已销售超200台,形势乐观。

  同样的故事还有,2013年,无锡微研首次进入航天航空领域高精微细制造,陈亮带领团队分秒必争,精益求精,以为国争光为强大动力,集中攻关,一个月内就研制出了样件,经相关专家检测试验性能稳定可靠,现已生产应用,前景良好。

  陈亮今年35岁,身边的朋友们却说他其实有些显老,头发稀疏。陈亮幽默地说,可能是因为他“想”太多。

  事实上,数控铣加工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多动脑,而且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超强的耐力和技巧,或站、或弯腰半小时加工一个精密零件是常事,一个看似简单的部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加工成废品,难度非常大。

  有时,陈亮接连几天废寝忘食,反复做了很多次,模具都不能达到完美精致的标准。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他不急躁,更多的是埋头苦干、不懈努力、不断发掘技术潜能,甚至在吃饭时,他也在琢磨模具从哪里下手,加工的时候听声音,不断做记录对比,脑子里整天都装着一批加工参数:转速、刀具磨损度……这是他与机器朝夕相处形成的习惯性“脑补指令”。

  有人问陈亮,总是面对机器,你闷不闷?陈亮说,其实你们不知道,机器每天都是不同的。只有摸透了设备的习性与长处,才能用机器做出想要的精密模具。

  “人机合一”,是陈亮从一个易拉环得到的感悟。这件看似普通的东西,其制造模具却多年依赖美国、日本进口。为了突破这个技术封锁,他到日本深造时专门找资料,解决易拉环模具的凹凸模加工难题。

  深入了解后,陈亮发现有些模具做不出来跟设备有关,国外制造商实行了设备垄断。经过不断摸索,他突破性地使用了模具制造常用工具以外的设备,最终研制成功,填补了易拉环模具制造国产化的空白,为企业赢得了新的利润点。

  工友们调侃,陈亮对机器比对老婆还好。他坦言,其实,他内心一直愧对妻子。2008年10月,恰逢易拉环项目攻关的关键时期,女儿出生了,他白天忙工作,晚上照顾孩子,从来没能像别的丈夫那样好好陪过妻子。但一直以来,妻子都非常支持他工作,家里的事她“一肩挑”。2017年,无锡微研特意邀请陈亮的妻子和女儿参加公司年会,女儿在大屏幕上看到陈亮获奖的照片后说:“老爸你真厉害,你是我和妈妈的骄傲。”陈亮听了特别感动,是新时代给了技能劳动者更多出彩的机会和舞台。

  培养技术骨干,传承工匠精神

  工匠,就是要把匠人匠心精神不断传承下去。

  陈亮坦诚,他最想做的就是尽力培养更多年轻人走上“工匠之路”,不断壮大产业发展急需的最质朴、最核心的技能人才队伍。

  从2005年开始带徒弟至今,他已经培养了20多名优秀技能拔尖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现在,陈亮把大部分心思和精力花在“传帮带”上。母校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聘请陈亮为客座教授,邀请他参与学校智能制造教学、“工匠之家”建设。陈亮不遗余力,经常参与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系列活动,弘扬工匠精神。

  “只要热爱本行当、肯刻苦钻研,做技能工人大有前途。”让陈亮感到苦恼的是,最近几年进公司的年轻人吃苦精神不足,许多徒弟看到模具制造材料脏、工作累就打起了退堂鼓。在带徒弟的过程中,陈亮较以往更加用心,不仅把自己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还在平时工作细节中融入工匠精神,更注重言传身教。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做精、做细、做到极致!”进入精密模具行业十多年,陈亮的这份初心历久弥坚。他深知,只有培养更多的工匠,只有将质量之魂植入匠心,“中国制造”才能“不畏细节,不惧时间”,最终被国际市场认可。

来源:中工网
编辑:孙仕奇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全国劳模吴吉林:用创新奉献企业,把光明留...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54年第一人!马龙成就世乒赛男单三连冠

    4:1,男子乒坛“大满贯”得主在28日的世乒赛男单决赛中踩着瑞典巨人法尔克的肩膀,成为继1965年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之后,又一位世乒赛男单三连冠得主。

  • 北京曲剧《太平年》剧组中的年轻人(组图)

    北京曲剧《太平年》的排练现场俨然戏曲版的《演员的诞生》大型直播现场,78岁的导演顾威和76岁的作曲戴颐生坐镇排练场,跟团里三四十岁的年轻演员齐心协力,正让年度大戏《太平年》变得越来越出彩。排戏时大家互相切磋,偶尔闲下来,也会插科打诨几句,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推动智慧零售落地全球市场

    近日,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一带一路”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这对于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走向世界、开拓市场、共享成果的好机会。而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参与一定会为“一带一路”这幅画卷增添更加细致的笔法,渲染更加厚重的色彩。

  • 90后大学生创业做“知识付费”8个月项目流水过千万

    不管是三年前身处安庆师范大学的毕业前夕,还是一年前站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前夕,杜正麒都不会预料到,他会走上“互联网+内容”的创业之路,更不会想到,短短8个月项目的流水会过千万。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