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劳动模范-正文
山东豪迈集团高级技师王钦峰:享受创新的快乐
//www.workercn.cn2015-05-01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王钦峰在测量轮胎模具零部件。 本报记者 单保江摄

  编者按 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我国开拓创新的时代新篇章。时代在变,劳模的故事在变,但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高尚精神不变。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让我们走近几位全国劳动模范,聆听他们的精彩故事,感受他们的人格力量和精神魅力。

 

  23年前,16岁的山东农村青年王钦峰初中毕业,在村子附近一家简陋的乡镇企业当了一名车工。

  他珍惜这个又苦又累的岗位,好学,能吃苦,3个月过去就能单独当班了。

  在这个岗位上,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与企业一同成长。他所在的企业成长为世界轮胎模具制造业领军企业,他也从熟练的技术工人成长为工程师,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骨干。他为企业改进了80多项技术、装备,其中多项技术填补国家技术空白,拥有了自己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他指导博士、硕士和大学生搞科研,硕果累累。他成了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励志故事。4月17日下午,在山东高密市豪迈集团的会客室里,高级技师王钦峰与《经济日报》记者谈起他走过的创新路。

  最困难的时候,不要放弃

  学历低,年龄小,刚工作的王钦峰只想当个合格的工人挣碗饭吃。在厂里,他跟着师傅学,向工友学。下班回家,就一头钻进书里,常常吃饭都得让母亲喊好几次。他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吮着各种业务知识。边干边学,学以致用,那一台台冰冷的设备,时刻在他脑子里运转,成了活的生命。他对它们有感情、有交流、有默契,这让他在改进创新中如鱼得水。

  1996年,公司接到一单加工活,精度高、工期紧。当时企业设备老化,每班时仅能加工10个配件,是一些同行1/4的水平。一位师傅把4把刀具改成一把组合刀,效率翻番。王钦峰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和无数次的失败后,改进刀具磨削,创造了每班时加工52件、月加工1400多件、合格率达到99.9%的好成绩。

  这是20岁的王钦峰第一次享受到创新的快乐。从此,他一发不可收,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快。22岁,他参与设计研发成功国内首台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改写了国内轮胎模具手工加工的历史;23岁,他试验成功电火花防弧电路,破解了国内电火花机床烧结难题,促成了当时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的第一代电气柜的诞生。

  他和工友们研制出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节能电源,其技术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300多台设备,节电50%,每年可为公司节约电费1200万元左右。3年来,他们一次次改进完善,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目前已发展到第五代。执著,让他走向更加成功。

  创新,是攀绝壁、登险峰。那坎坷崎岖,那山穷水尽的困境与绝望,难以言传。无数次失败,积累成点滴成功。王钦峰说,成功的快乐,鼓舞着他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次次短暂的快乐过去,又是漫无边际的黑暗中摸索的煎熬。困难时刻,他想象着成功的喜悦,坚持不懈地做试验。足够多的失败,就会帮你校正方向,积累成功。最关键的是,最困难的时候,不要放弃。

1 2 3 共3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