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副刊-正文
徐小平劳模创新工作室:攻坚克难 创新无止境(组图)
//www.workercn.cn2015-08-19 08:50:24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团队成功才是最大成功

  徐小平从研读《易经》、《道德经》中受益匪浅,由此提出一种新理念:维修人员应该像中医大夫,要在设备好的时候调和。他推出了以预防性修理为主的工作机制,针对六高点“高速、高温、高压、高频、高负载、高污染”的点检、保养使设备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处于可控状态,此举使上海大众发动机厂的设备有效工时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徐小平劳模创新工作室汇集了维修技能突出的精兵强将,经过多年的专业化发展,工作室相继建立了 “电主轴专业维修”、“量仪维修”、“感应器维修”、“刀具技术”、“润滑专业”、“机器人”、“精密测量”等14个专业化小组。38名成员被分到了不同的工作室内,各司其职积极开展各类专业维修探索。

  徐小平从研读《易经》、《道德经》中受益匪浅。“人有血脉,机器有油管;人有血压高,它也有油压高;人有阴阳,机器也有阴阳,有动静之分。比如说,机床的床身是不动的,因为要支撑转动的轴,如果静的拿掉,动的部分也动不起来,它们之间也有内在的影响。”

  由此徐小平提出一种新理念:维修人员应该像中医大夫,要在设备好的时候调和。他推出了以预防性修理为主的工作机制,通过各个专业维修小组针对六高点“高速、高温、高压、高频、高负载、高污染”的点检、保养使设备关键部件的工作状态处于可控状态,使上海大众发动机厂的设备有效工时利用率达到80%以上,使维修人员长期疲于应付抢修、技术技能提升缓慢的弊病得到了根本扭转。

  工作室成立至今,共申报各项专利19项,现已由国家专利局授权12项,其中徐小平的“静压支承次级压力全方位监控技术”,在申报国内专利的同时,申报了国际专利,并于2015年1月通过了德国专利机构的授权,这是上海大众第一个国际专利。

  更让人高兴的是,工作室平台已然成为了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并逐步形成了“自我造血”的功能:上海大众技术专家4名、特级技能师1名、高级技能师5名、技能师7名从中走出,带出的高徒和高级维修工比例几乎翻了一番。

  关于团队建设,徐小平一直倡导“X+1=TEAM”的理念:“我们的团队成员既要有‘X’的综合素质,还要加上一个特长、与众不同的特长。那么我这个团队组合在一起,有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个‘交响乐团’,这样的团队才能保证和谐、高效的运转。”

  翻开徐小平劳模工作室2015年的任务表,各专业组均有各自的工作重点:机器人工作组将制定机器人的快速调整的修理流程,感应器工作组将针对Eldec感应器制作维修和国产化测试平台的设计制作,量仪工作组将目标对准了Buffer传感器的电缆国产化等等。

  “中国人悟性好,但对数据的研究和重视程度不够,如果把悟性和数据结合起来,中国在制造业方面一定能成为世界一流。” 成为世界一流的想法,让徐小平又把目光转向了新领域——工业机器人的修理。作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在他看来,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将有大发展,“维修也会有很大的市场”。

  

1 2 3 共3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