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铁军”姜广泉: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业绩-职工风采-中工网

人物

职工风采

“安装铁军”姜广泉: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业绩

2018-05-02 15:29:34

  姜广泉是牡安建设集团焊接工、高级技师,始终着眼于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他凭着对焊接技术的热爱和高度敬业精神,不畏寒暑、潜心钻研,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逐步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生产标兵,他个人连续多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参加工作三十余载,一直奋斗在安装行业的第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做出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最开始还只是学徒的他连焊枪都把不稳。师父告诉他:“要想当一名合格的好焊工,靠的是扎实的基本功。”为尽快掌握技术,他早来晚走,虚心请教,对焊条的使用角度、焊接的电流强度、施焊的方法仔细观察,用心揣摩,反复练习。可是毕竟是新手,难免手忙脚乱,他的手脚常被烫伤,但却喜欢上了这焊花飞溅的灿烂场景。

  在旁人看来,焊工或许辛苦,但在姜师傅眼里,苦中有乐。为了练腕力,他像着了魔似的,每晚在胳膊上吊秤砣,手腕累得酸疼。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光景,他手持两三斤重的焊枪也能纹丝不动。为了练腿功,他平时做事尽量蹲着,练就了蹲着焊接四五小时不在话下的功夫。

  成长在艰苦岁月的姜广泉师傅,深谙“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始终兢兢业业做好手头的工作。做了电焊工以后,为了练好焊接技术,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别人午休他练习,别人下班他加班。冬天,在几十米高的锅炉上干活,风吹在脸上像针扎,手冻的连焊把都握不住。夏天,天气再热也得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有时管材需要加温才能施焊,温度就要达到200多度,背上太阳晒,脸上电弧烤,衣服湿了又湿。最辛苦的还是需要仰焊的时候,为了不影响整体质量,高达几百度的焊渣掉到身子上也只能忍着,工作中经常是旧伤还没好,又落下了新伤,但这些在姜师傅眼里都成了家常便饭。他就是凭着这股韧劲,在牡丹江2000年焊接比武大赛中取得了冠军,在山海关万吨油轮施工中,按美国ABS焊接标准取得了国际焊工证。在实际工作中还能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带出了不下20人的焊接队伍。

  他在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所焊的每一道焊口都是认真负责,确保焊一道合格一道,决不允许出现质量问题。他先后参加了牡丹江热电总公司西城供热公司9台热水锅炉的安装工程、吉林公主岭3台75吨循环硫化床电站锅炉安装工程、鸡东热电厂75吨锅炉及化学水处理工程,吉林延边大学两台80吨热水锅炉安装工程、东宁热电厂90吨循环硫化床锅炉安装工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文登热电厂260吨循环流化床锅炉及两台5万兆瓦发电机组安装工程,两个项目总计造价2562万元。这是我公司有史以来施工的最大锅炉安装项目,单台锅炉本体总重1850多吨,其中锅筒重达55吨,单台锅炉受热面焊口7300多个。施工量之大,施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姜广泉作为项目施工主要工序的负责人能够安排好各工种的衔接,严格控制质量关。本台锅炉是当年施工当年投产,要求工期非常紧,在本地区每年夏天都有一段时间下连天雨无法施工。雨季来临之前做好充分的工作安排,提前加班加点,保证多班作业,人停机不停。从开工到水压试验共用了90天,两台锅炉水压试压都是一次成功,保质量无事故的按照合同如期完工,得到了建设单位和特检院的高度好评。被当地政府授予“安装铁军”的荣誉称号,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不仅为公司创造了经济效益,更为牡安集团树立了企业形象。更重要的是积累了施工经验,为公司以后承揽、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姜广泉同志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工作在施工第一线,发挥着自己的能力。但是在这平凡的背后我们分明看到了许多无法被平凡遮掩的光芒。这个在生活上容易满足而在工作中永远孜孜不倦追求的人,平和而坚毅地专注在这一个普通的岗位上,依然坦然如初地继续着他的每一个前进的脚步。

来源:中工网
编辑:刘思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奋斗的感觉最幸福——记在农村创业寻梦的“80后”黎伟

    “我从骨子里喜欢田园生活,也一直有个梦想,让乡村环境更美,让乡亲们生活更好,于是返乡后经营起农村淘宝服务站,又发起了生态共享农场项目。”黎伟说。怕家人一时难以接受,起初,黎伟是瞒着他们回乡创业的,没想到淘宝服务站经营得风生水起,引来众多媒体关注。妻子在电视上看到黎伟的报道后,才明白为什么他的脸会晒得乌黑,又为什么长期回不了家。

  • 台湾“流浪博士”沪上觅就业(图)

    从台湾中山大学博士毕业已3年,傅及光仍每天“流浪”于台湾4所不同的大学兼职教课,拿着每节700多元新台币的时薪,还要面临寒暑假没有收入,很多福利没办法保障等问题。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