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强:把每根钢筋都当成“艺术品”(组图)-农民工-中工网

人物

农民工

宋德强:把每根钢筋都当成“艺术品”(组图)

2016-07-20 15:59:39 来源:中工网

把每根钢筋都当成“艺术品”

——记全国优秀农民工、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宋德强

中工网记者朱晶晶

  人物简介:宋德强,男,34岁,中共党员。现为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先后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山东省首席技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建筑行业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工作中的宋德强。中工网记者朱晶晶摄

  一个钢筋工背后会有什么事故呢?带着满腹疑问,记者来到了青岛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

  年轻,精瘦,是宋德强给记者的第一感觉。看不出来,34岁的他已经在工地上干了17个年头,大大小小的项目已经做了几百个。从一名普通的钢筋工一步步成长为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能让钢筋的损耗率降至1%,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300万元以上。

  “虽然我现在还在工地上扎钢筋,但跟刚开始来的时候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初中毕业后,17岁的宋德强到建筑队当了一名普通的钢筋工。在大家眼中,“有女不嫁泥瓦匠,白天一身、晚上一炕”,说的就是建筑工人的活又脏又累。工作之初,想到一辈子要与风沙为伍、钢筋为伴,宋德强心里也感觉很不踏实,觉得干建筑没什么出息,也动起了转行的心思。苦于无学历,无一技之长,他还是无奈的留了下来。

  干着简单枯燥的活,宋德强开始留意起身边的老师傅们。看到钢筋在师傅手中不停盘旋,汗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那么晶莹,他还没看清楚怎么回事,师傅就已经完成了规定的操作。年轻的他决定拜师学艺。

宋德强(右)正在指导徒弟。中工网记者朱晶晶摄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建筑行业,不吃苦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宋德强说,从来没有接受正规的钢筋技术方面的学习,本来以为钢筋工作是笨重活,没什么技术。但随着工作量的加大,这才意识到摆弄钢筋也是一门技术活。师傅都干的很轻松,可在自己的手上,钢筋却怎么也不听使唤,摆弄了半天也没符合要求。师傅不仅没有责怪他,而且马上开始手把手的教学,没藏着没掖着。

  刚开始工友们都不愿和他一起干活,嫌他干的太慢,这激起了宋德强的自尊心,苦力活都干不好还能有啥出息。他立志要加倍努力,和别人比一比。一天不行两天,两天不行三天,就这样,宋德强开始了与工友们较量。学徒期间,工作之余,工友们外出逛街溜达,而他自己买了《钢筋工》《施工技术》等书籍啃了起来,请教师傅书籍上的技术要点。凭着谦虚勤奋、刻苦好学的劲头,很快掌握了操作技能,成了队里的骨干。

1 2 共2页

编辑:田芳菲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