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最美职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深空探测航天器系统总体设计团队:向更远的深空进发-时代骄子-中工网

人物

时代骄子

2019年全国最美职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深空探测航天器系统总体设计团队:向更远的深空进发

2019-04-29 10:11:47

中工网记者 王鑫 摄

  2019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嫦娥四号任务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是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的又一生动实践。

  作为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部深空探测航天器系统总体设计团队(以下简称“设计团队”)的多位骨干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自2004年11月成立以来,设计团队作为五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领域研究开发、规划论证、型号总体设计、技术协调和试验组织等技术总体实施机构,承担着我国探月工程、行星探测及空间科学等型号任务,始终致力于新型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器系统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成为我国深空探测领域的“排头兵”、航天技术创新的“引擎”之一、航天总体设计人才的“摇篮”。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首颗飞入行星际的探测器、首颗软着陆在地外天体表面的航天器和首辆将“足迹”刻在地外天体上的月球车、首颗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再入返回地球的航天器、首颗大型X射线天文望远镜卫星……设计团队为树立中国航天新的里程碑、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做出了突出贡献,孕育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以梦铸魂: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十余年来,设计团队始终以祖国利益至上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员工,始终以“用成功报效祖国,用卓越铸就辉煌”的价值理念塑造员工,以稳健的步伐奋力奔跑在追逐揽月梦的征途上。

  设计团队诞生之初,便全力投入到嫦娥一号卫星这一全新的任务中,打开了我国探索深空奥秘的大门。2007年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首幅月面图像公布,中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一号突破了月球环绕探测技术,实现了我国首次环月探测,铸造了我国航天史上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2007年11月,设计团队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

  来不及喘息,设计团队于2008年开启了嫦娥二号卫星研制的新征程。嫦娥二号卫星在2010年10月发射后,先后完成了月球轨道技术验证和科学探测、日-地拉格朗日L2点绕飞探测和图塔蒂斯小行星飞越探测,成为我国首颗飞入行星际的探测器。

  与此同时,立项于2008年的嫦娥三号任务也紧锣密鼓地同步开展。面对我国航天领域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挑战,设计团队经过近6年的艰苦奋斗,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国家。

  与嫦娥三号任务交叉并行的是立项于2011年的探月三期工程,为验证半弹道跳跃式再入返回飞行的可行性,设计团队承担了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的研制任务。2014年11月1日,经过近9天的飞行,返回器圆满实现了地外天体高速再入返回,使我国掌握了高速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再入技术,为后续载人登月、行星际着陆探测及再入返回任务奠定了基础。

  嫦娥四号任务于2016年立项,2018年12月8日探测器成功发射、2019年1月3日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到2019年3月,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已顺利度过两个月夜和三个月昼,各项功能性能正常。作为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并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合作,成为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

  此外,设计团队还完成了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又称“慧眼”卫星)的出厂、发射及飞控任务,该卫星填补了我国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研制的空白。

  一路行来,设计团队全员挥洒汗水和智慧,将一个又一个奇迹书写在寥廓深空,逐步将“梦想在望”变成“梦想在握”。

  以新图强:敢下深空探测先手棋

  在广袤的深空“逐鹿场”,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设计团队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取得了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技术成果,推动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了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改变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在嫦娥一号卫星研制中,面对全新的深空探测领域,设计团队采用多学科、全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突破了月球探测器总体设计、远距离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高起点地确定了我国首个月球探测器的总体方案。解决了复杂飞行过程的飞行程序制定、月食条件下的耐受生存等技术难题,在技术抓总、状态控制、系统集成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嫦娥二号卫星“周期短、状态繁、关键多、验证难”等特点,设计团队强化系统创新,突破了直接地月转移、高精度延时积分成像、行星际轨道设计与控制、千万公里级深空测控通信等关键技术。嫦娥二号卫星的研制与成功实施,开创了任务新模式,取得了“低成本、高质量、高回报”的突出实效,多项技术成果为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嫦娥三号探测器研制中,设计团队通过大量的技术攻关和专项试验验证,突破了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着陆与巡视的组合探测;创新提出了基于光照的自主唤醒总体方案,突破了极端温度环境下月面生存技术;首次采用立体视觉技术实现月面未知环境的三维恢复与重建,解决了月面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等难题,突破了巡视器在轨遥操作控制技术;开创性地制定了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的地面验证试验方案、体系,有力保证了地面验证试验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在深空探测器系统设计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为完成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研制任务,设计团队克服了任务约束条件多、工作模式多、技术难度大、复杂程度高、新研产品多等困难,提出了服务舱和返回器双平台并行运行的飞行器系统设计方案,完成了轻小型化半弹道跳跃式深空高速再入返回器研制,解决了整器重量要求轻、外形尺寸小、总装操作难等技术难点。

  作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总体,设计团队针对新增中继链路、系统级试验工况复杂,飞行任务执行过程中不可逆和影响成败的关键点多等特点,强化两器一星接口验证设计,加强精细化控制。同时,以飞行程序和故障预案、动力下降初始点策略等工作为重点开展复核复审,确保设计正确,接口匹配、验证充分。完成了与地面测控和应用系统的对接联试,两器一星接口验证,巡视器在轨遥操作演练等工作……全力托举“四姑娘”探索月背。

  通过工程实施,设计团队致力于牵引多种学科互相交叉渗透,产生了人工智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一大批影响深远的科学和技术成果,带动了国内基础工业的发展,并产生广泛的收益,促进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航天科技水平做出贡献。

  以情传承:在成就伟业的同时造就人才

  多年来,设计团队大力倡导“追求极致”的工作理念,形成了“严慎细实、确保质量”的工作作风和“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创新观,成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探月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为持续创新、攻坚克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立足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理念,设计团队以提升系统总体设计能力为目标,通过对深空探测型号研制经验总结和传承,进一步提升团队的设计能力;通过强化专业化建设,开展技术交流和调研,促进了新技术的突破;通过识别任务“短板”和“技术瓶颈”,细化了风险控制措施。针对深空探测领域的任务特点,对人员队伍进行科学分析和优化配置。针对多型号多器同时研制、多研制阶段并行开展的复杂局面,采用“一个团队,多个任务,协调统一”的管理创新,保证了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和火星探测器研制工作的并行推进、顺利进行。

  设计团队竭力培育适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沃土,从型号研制、技术攻关、专业发展等多个维度,按照不同层次岗位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精心构建了员工学习成长平台,将优秀的员工安排到系统研制工作最前沿,进行全方位历练,以“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自助、“以老带新,传承经验”的帮助、“专业培训,注重实效”的辅助和“专业互补,共同进步”的互助的“四助”策略,全面引领青年快速成长。通过学术会议、技术交流、专项培训等措施,创造出一个适合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也为中国航天培养造就了一批年轻的高素质科技和管理人才。设计团队培养出副总师5名以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名、“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6名、国资委“月球探测工程优秀共产党员”1名、“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劳动模范”2名、“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最美青工”1名。

  展望未来,初心未改。承担着嫦娥五号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等型号总体及相关分系统研制任务,设计团队将继续以引领我国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领域发展为己任,向着更远的深空进发,为推动我国深空探测事业发展和航天强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中工网
编辑:孙仕奇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最美职工

  • 热点人物

    山火无情 英雄不朽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全国劳模吴吉林:用创新奉献企业,把光明留...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54年第一人!马龙成就世乒赛男单三连冠

    4:1,男子乒坛“大满贯”得主在28日的世乒赛男单决赛中踩着瑞典巨人法尔克的肩膀,成为继1965年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之后,又一位世乒赛男单三连冠得主。

  • 北京曲剧《太平年》剧组中的年轻人(组图)

    北京曲剧《太平年》的排练现场俨然戏曲版的《演员的诞生》大型直播现场,78岁的导演顾威和76岁的作曲戴颐生坐镇排练场,跟团里三四十岁的年轻演员齐心协力,正让年度大戏《太平年》变得越来越出彩。排戏时大家互相切磋,偶尔闲下来,也会插科打诨几句,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推动智慧零售落地全球市场

    近日,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一带一路”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这对于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次走向世界、开拓市场、共享成果的好机会。而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参与一定会为“一带一路”这幅画卷增添更加细致的笔法,渲染更加厚重的色彩。

  • 90后大学生创业做“知识付费”8个月项目流水过千万

    不管是三年前身处安庆师范大学的毕业前夕,还是一年前站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前夕,杜正麒都不会预料到,他会走上“互联网+内容”的创业之路,更不会想到,短短8个月项目的流水会过千万。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