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时代先锋-正文
张自飞:“工人专家”的航天人生(图)
//www.workercn.cn2017-05-0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二十三年中一半的时间,张自飞伴着载人航天工程走过

【时代先锋】“工人专家”的航天人生

本报记者 康劲

  张自飞在做产品检测。 本报记者 康劲 摄

  “假如航天员不能安全返回、返回舱没有平稳着陆,载人航天就没有意义……”说话时,张自飞伸出双臂在空中划了一道的弧线。

  从技校毕业到如今成为“工人专家”,张自飞整整走了23年,其间有一半时间伴着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一起走过。

  这位来自甘肃天水华天电子集团七四九电子有限公司的高级技术工人,为实现航天着陆系统电子控制装置组件的“中国制造”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只有不服输,才有“中国造”

  对张自飞来说,结缘“神舟号”系列飞船,是一次偶然的“激情相遇”。

  那是在2004年,企业的公告栏上贴出了一张神秘的“招贤榜”。有一种应用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上的电源变换器,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封锁,断言“中国工人造不了”;而国内的专家们只能给出这种变换器的技术参数、外形尺寸和环境适应要求,正在国内苦寻高水平技师攻关。

  年轻的张自飞,有一股“不服输”的冲劲,脑子“一根筋”,就相信一条——“没有中国工人干不了的活”。

  他拨开人群,撕下了“招贤榜”。但是,当他认真端详产品要求时,心里却为之一怔:这是一个比香烟盒还要小巧的“魔盒”,造价却高达近50万元,内部的复杂结构胜过一座小型的变电站。在功能上,要在宽范围的输入电压下,变换实现五路的稳定输出电压,而其中一路为1800V高压,还要求工作时与其他设备互不干扰,同时要在零下55摄氏度低温到零上85摄氏度高温的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张自飞每时每刻都沉迷在这个“魔盒”中,脑海里整天翻腾着300多个电阻、电容、电感的元器件和五六百个焊接点。那段时间,他吃饭掉筷子、上厕所栽跟头,披星戴月地从车间走出来,回家都会走错门,查阅过的资料堆了整整一房子,画好的图纸和编写的工艺流程文档打印出来有1米多高。

  2005年的秋天,完成了绘图设计、工艺流程到组织生产、检测检验的全过程,张自飞怀揣着6个“魔盒”样品来到北京,交给专家们接受检测。当各项技术指标达到项目要求时,一位老专家激动地走出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能做出这样一个电源变换器真是太伟大了!你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