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与祖国共奋进:“大国重器”蛟龙号的第100次下潜—人物频道—中工网
首页时政国际工会维权财经人物评论就业理论网视军事图库民生体育汽车文化企业书画城建教育打工娱乐社区旅行公益绿色

2019年10月3日职工故事

张奕:惊心动魄的蛟龙号第100次下潜

  我的潜水伙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来之不易!它的诞生,凝聚了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它的每一次下潜,都是对潜航员们极大的考验。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蛟龙号第100次下潜的故事,那是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

  2015年2月3日下午5点,在印度洋上,当我们的蛟龙号回归母船时,水面支持系统突发故障,已经被吊起的蛟龙号又重重掉入海中。所有人的心都纠了起来,经初步判断,短时间内蛟龙号不能回收。

  不能回收,意味着什么?舱内氧气供应量有限,长时间水面剧烈摇晃对蛟龙号也是巨大考验,一旦有浮力块脱落,就会因浮力不够而沉入海中。时间就是生命,指挥部紧急呼叫在附近作业的“大洋一号”船火速驰援,双船雷达不间断扫描,实时锁定蛟龙号位置。

  在这场战斗中,我的任务是与舱的队员进行通话,确认他们的生命体征和蛟龙号的各项数据。从前半夜他们主动跟我汇报,到后半夜每次都要通过对讲机把他们叫醒,听着他们越来越虚弱的声音,我清楚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挑战。如果蛟龙号不能回收,按照应急预案,为保障人员安全必须海上应急出舱,但一旦执行这个程序,那就意味着舱内进水、珍贵的设备仪器毁于一旦,宝贵的数据资料无法挽回。我相信此时舱内的队友们都坚定着同样的信心,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阅读全文————————

  时间一分一秒,战友彻夜奋战,凌晨5点,水面支持系统修复成功。蛙人团队迎着风浪、不顾危险的冲向蛟龙号,固定好主吊缆。一声轰鸣,A架转动,蛟龙号终于被成功吊起,顺利回到母船上。当重新跃出海面的蛟龙号熠熠生光,当晨光中的中国大洋科考队旗迎风飘扬,我的脸颊上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亲爱的战友,我们临危不惧,我们生死相依,我们胜利凯旋,我们决不放弃。

  选择就是乐于奉献。紧张的出海任务不但要忍受晕船的痛苦,还要在狭小的空间紧张的工作,作为女潜航员,或许承受的更多,对这个职业体悟得更深。

  选择就是责任担当。到现在,我随蛟龙号出海已经400多天,从一名学员到副驾驶再到主驾驶,曾驾驶蛟龙号下潜至6800米。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目前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各类载人潜水器约90艘,其中下潜深度超过1000米的仅有12艘,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的超过6000米,其中日本的最深达到6527米,而我的下潜深度已经把日本甩在了身后,甩在了中国女潜航员的身后。

  更为自豪的是,我们的蛟龙号曾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至7062米,创造了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

  我的体会是:蛟龙号的世界纪录,是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展现,是共和国70年辉煌发展的必然,我自豪,我骄傲,我与蛟龙号奋战在海洋强国战略的最前线。

往期回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9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