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与祖国共奋进:华龙扬帆出海,铸就大国重器—人物频道—中工网
首页时政国际工会维权财经人物评论就业理论网视军事图库民生体育汽车文化企业书画城建教育打工娱乐社区旅行公益绿色

2019年9月24日职工故事

冯彪:大国重器 华龙出海

  从讲台下面,到站到台上,我只用了3秒钟。

  而让我从下面有资格、有底气地站到这儿,中国核电人用了整整30年。

  我是来自中广核研究院的冯彪,今天我要讲的是“大国重器 华龙出海”。

  1987年8月7日,大亚湾核电站正式开工,深圳大亚湾集聚了上千外国人,成为全国除北京使馆区之外,外国人最多的地区。和外国人一起进来的,是数不清的核电设备和技术。当时我们的技术水平实在是太低,别说是核电的关键设备,甚至核电站使用的钢筋水泥、主控室使用的地板砖、甚至一个螺丝钉都要进口。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大型商业核电站,但它的国产化率,都不到1%。

  为了建好大亚湾核电站,中国当时产生了100多名“黄金人”。所谓黄金人,就是当时经过千挑万选,去英国和法国进行核电技术培训的人员。因为培训费用高达130万法郎,这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体重的黄金。

  1%的国产化率,如此高昂的培训费,随之而来的,是不绝于耳的质疑,很多人不相信我们能在这样“一穷二白”的状态下,把如此高精尖的核电站建在中国。在最开始的时候,别人总说,“中国人连厕所都搞不好,能管好核电站吗?”面对当时的质疑,所有中广核人暗暗卯足了劲,他们中间流传着一句话,“低头靠勇气,抬头靠实力。”低过头没关系,重要的是抬头的时候,让所有人都看到自己的光芒。

  风雨兼程三十载,青丝白发数代人。所有荣耀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30年的时间,汇聚了几代核电人的梦想!

  30年后的今天,我们带着自己的核电站“华龙一号”走出了国门!30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再依赖国外的技术,完成从1%的国产化率到自主品牌的实力转变!30年后的今天,我们从学生变为老师,开始为英国培养人才!30年,我们面对多少的质疑,多少的不理解,付出多少的心血,现在我们就有多少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2015年10月,在习近平主席的见证下,中广核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约,中广核正式进入英国新建核电领域,这是中国核能企业首次进入西方发达国家,象征着中国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

————————阅读全文————————

  在迈出铿锵有力走出国门的一步后,中广核人仍不敢有一刻的怠慢,他们接下来的重要工作,是面对英国通用设计审查,它号称世界上最严格的审查。负责其中安全分析工作的,是来自中广核研究院的王婷团队。

  十年前,22岁的王婷被派到法国,去学习一项核电厂安全分析中最复杂的技术,要把这项技术带回国内,传授给更多的人。而法国人对这么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却是充满质疑,不要说会去教别人,他们甚至都不相信王婷能够掌握那么复杂的分析。

  那一年里,王婷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走,在自由烂漫不加班的法兰西,她将自己与外界隔绝。一般直到打扫卫生的阿姨开始赶人了才会回去,回到家后,也是看资料、做笔记,抽空就去学习法语。法国的冬天特别冷,到过年的时候,王婷和认识的几个留学生聚在一起包饺子,计算着老家快到零点了,她去楼下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打了个电话,电话那边,父亲说他现在一个人在家。王婷听了就有点绷不住了,跟父亲说自己一个人也要过好日子,挂了电话后,王婷在法国第一次掉下了眼泪。

  异国他乡带给她孤独感和别离感的同时,也让她拥有更集中的精力和时间。就这样,王婷用11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了任务,当她把自己的分析报告交给法国导师时,导师感慨道:“你是阿海珐大学的优秀毕业生!”王婷也成为中国掌握这项技术的第一人。

  如今,这份曾经必须由外方完成,每次耗时一年、费用近百万欧元的工作,已完全实现自主化。

  中国核电的历史,是由无数个这样的核电人一起创造的。他们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冲破桎梏和封锁,书写属于大国重器的传奇。出口一座“华龙一号”核电站,相当于出口200架商业客机,并将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5400多家企业“走出去”,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影响力。

  我们相信,华龙一号落地英国是中广核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新起点。未来,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华龙扬帆海外,铸就大国重器。

往期回顾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9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