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六·来!“拼命三郎”告诉你“最难下穿隧道”该怎样凿通—人物频道—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建设社区打工

2018年12月5日职工故事

欧阳廷雯:科技创新绘就筑梦人生

欧阳廷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摄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劳动的美?有人说,是拼命地干活;有人说,是忘我的牺牲;也有人说,不仅仅是这些!说这个话的人就是我们成都建工集团的汪洋,不到三十岁,就当了分公司经理,外号“拼命三郎”。他常说:“劳动的美不能光有一腔热血,靠体力、汗水蛮干,甚至牺牲健康和家庭。对建工人来说,筑路架桥,要智慧施工、绿色施工,以科技为矛,创新为盾,引领绿色节能、科技施工的新潮流,这就是我汪洋的中国梦!”

  2016年,当成都最难民生工程落在成都建工集团的肩上时, 汪洋作为集团隧道科技公司的工程师和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深知责任重大。项目成功与否关系到领导的信任、团队的荣誉和个人的追求。然而,他们所面临的乃是被称作“成都最难下穿隧道”的地下人行通道工程。这个隧道要修在正常运行的地铁线之上,距地铁线只有3.1米;不仅如此,隧道上方还密布多达15条的市政管线,距最近的管线不到半米。要做到不断道、不改管,硬生生地在地铁线和那么多的管线中间凿出一条人行通道来,谈何容易!隧道又恰在透水性极强、稳定性极差、极易发生塌方的砂卵石地层。在这种地层开掘隧道,一直都是世界性难题。汪洋懵了,没先例、没设备、没经验,任务怎么完成?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汪洋与他的团队反复研究后,深刻认识到创新研发适合砂卵石地层的开掘设备才是重中之重。如果有了特殊的盾构开掘机,不仅能减少施工扰动,缩短工期,更能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和污染。说干就干,汪洋他们迅速与相关部门积极对接。查资料、搞论证,废寝忘食,契而不舍。上万组的数据,近千次的论证,凭着一股子拼劲儿,他硬是把设备研发的硬骨头啃了下来。终于,世界上第一台适用于砂卵石地层隧道施工的科技创新产品——矩形盾构顶掘机,横空出世!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成都最难下穿隧道不仅如期进行,而且提前完工!这是全国唯一、四川首例非开挖城市地下隧道绿色工程;这是节省了三分之一综合造价的科技创新成果。它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还获得了四川省“创新创效金点子”一等奖。有了这一科技创新产品,汪洋带领他的团队又迅速高效地贯通了多条下穿民生隧道,多次成功完成了绿色施工的“微创手术”,一次又一次将他的科技创新梦挥洒在神州大地之上。

————————阅读全文————————

  有人问汪洋:“这一路走来,你不就是在拼命干活、忘我牺牲吗?”他回答道:“不!这是科技创新的成果,这是追梦圆梦的旅程。个人的梦想只有与国家民族的梦想融汇在一起,我们的劳动才是美的,我们才是快乐的。”汪洋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成为青年楷模;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践行工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不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汪洋式的人物开拓引领吗?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个汪洋式的人物实干巧干吗?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感召下,千千万万个汪洋式的人物不正在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吗?朋友,您说呢?【全文】

延伸阅读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