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兴在北京千米高山气象站的29年-聚焦-中工网

人物

聚焦

韩文兴在北京千米高山气象站的29年

2020-12-03 07:57:1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题:韩文兴在北京千米高山气象站的29年

  新华社记者倪元锦

  在距离北京城区100多公里外的延庆区香营乡,矗立着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佛爷顶气象站,海拔1224.7米,是北京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气象站。1992年,21岁的韩文兴进站工作,是在佛爷顶工作时间最长的观测员。

  佛爷顶山峰,自古是军事要塞,观测站处在850百帕范围,是北京西北天气系统上游地段,对全市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指示意义,这里也是韩文兴的第二个“家”。29年来的近一半时间,他在佛爷顶度过。

  1978年建站以来,佛爷顶气象观测站一般只有一名气象员值班,通常一班儿半个月。站里只有两名观测员,轮流值班。

  最初,登上佛爷顶气象观测站的路,靠双腿。每次上山,韩文兴先从家骑车30分钟至40分钟到山脚下,把自行车寄放到黑峪口的村民家里,再抄小路爬三个小时的山,才能到站里值班。

  值班时,除每天进行气象观测,韩文兴得自己做饭吃,冬天要自己烧锅炉取暖。他说,1992年刚上山时,观测站只有三间平瓦房,木头门窗,冬天透风,夏天漏雨,所有用水存放在四个大水缸里,缸里漂浮着小虫子。老鼠还钻过他的被窝。“三类艰苦站”名不虚传。

  本世纪初开始,佛爷顶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渐换了新面貌。2003年房屋改造,卧室、客厅、厨房都有了,搭建了煤棚,铺设了地暖,能看电视,能上网。通往气象观测站的山路,也变成了盘山水泥路,换班儿的时候单位派车接送。生活用水、煤气罐会定期用车往山上拉。

  2004年,气象站北面山头建了森林防火瞭望站,一间两层的小屋,也是一人值班。韩文兴算有了近邻。瞭望站没有水,要来气象站提水,两个寂寞的人借机会聊上两句。

  “守在站里,数据记得准,天气预报才能准。”29年里,韩文兴没有漏记过一次数据。

  2012年,北京市延庆区遭遇60年一遇的大暴雪。积雪封山,粮食有限。韩文兴把米饭改稀粥,三顿改两顿。一值就是40多天,一天观测任务也没落下。

  与韩文兴搭档的值班员不停更换,而他在这个寂静的岗位连续干了29年。当年同事口中的“小韩”变成了“韩哥”,现在成了“韩叔”。唯一不变的是漫长的寂寞。

  与寂寞时间相伴的,还有知识海洋的滋养。这些年,韩文兴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在职大气科学课程,获得了本科学历。近几年,北京市延庆区举办北京世园会、承办北京冬奥会,韩文兴参与气象保障任务,尽气象观测员的绵薄之力。

  2019年的北京世园会,从演练阶段到闭幕,持续180多天,长达半年,跨越北京的整个汛期。驻场气象预报离不开实况观测资料,每次降水、雷暴、大风天气过程,韩文兴都从头盯到尾。

  韩文兴的29年,见证了中国地面气象观测的全面自动化进程。2020年4月1日,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从全国试运行正式切换调整为业务运行。观测薄、自记纸、电报机、人工编报……这些韩文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伙计”,退出历史舞台。

  亲历划时代意义的改革,韩文兴很高兴。他说,现在人工定时观测和定时发报基本取消,只保留雪深、积雪等个别人工观测项目。观测业务量明显减少,但对综合业务能力的要求更高了。

  响应国家气象事业发展形势,韩文兴将工作重点,逐渐转向对观测设备的维修维护。“要具备故障判断能力和基础维护维修能力。只有保障观测设备正常运行,才能获得稳定可靠的观测数据,提升基层气象服务保障能力。”韩文兴说。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11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北京市共有79人荣获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其中,北京市延庆区气象局佛爷顶高山站气象观测员韩文兴,作为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参加表彰大会。

  此前,韩文兴曾被评为“感动延庆”十大人物、北京市劳模。他说每次得奖,家里都挺高兴,就像歌里唱的,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家里的一半”。

  “只要山上需要我,我就继续守好这个站。”韩文兴说,把设备看好,把数据管好,选择高山站,没什么后不后悔。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2019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揭晓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回村创业 她让家乡荒山花果飘香

    循着山脚水泥路,绕过一弯不大的水塘,再翻过几个缓坡,极目之处尽是果树,在南方阴冷的初冬,绿意不减。果农在埋头忙碌着,有的在套果袋,有的在挖地里的芍药根。

  • “东超兄弟”:用实干圆梦“空中成像”

    他们一个叫韩东成,一个叫范超。2015年,一同步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一个学光学,一个学等离子体物理。在学期间,创业、创新的梦想,开始在两人心中萌芽……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