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大王”何家庆:愿作光明烛 长照扶贫路-聚焦-中工网

人物

聚焦

“魔芋大王”何家庆:愿作光明烛 长照扶贫路

2019-11-01 08:20:59

  人物简介 何家庆,男,安徽省安庆人,1949年12月20日出生。1972年9月至1975年7月在安徽大学生物系学习,1975年7月至1990年6月在安徽大学生物系工作,1990年6月至1993年9月在安徽省绩溪县担任科技副县长职务,1993年9月至2013年6月在安徽大学生物学任教,2013年退休。

  先后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第七届扶贫状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和称号。2019年10月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照片上的何家庆笑得特别明朗。

  照片旁,是一束开得正好的鲜花。在野外跟植物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何家庆,或许更喜欢窗外叶子泛黄的大树,农户地里蓬勃生长的植物吧。

  在他因病去世后的第十天,在安徽大学那间不到7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除了简单布置的灵堂,似乎没有什么他的印记。

  但是,在他的亲人、同事、学生,以及被他帮助过的农户的记忆中,他可以凭气味闻出安徽大学每一种植物的神奇、他伏案工作的瘦弱背影、他背着几十斤重的背包疾步前行的身姿、他急于帮助贫困户的迫切、他临终前还念念不忘栝楼产业的执念,都是那么清晰、深刻。

  “父亲从生病到去世这段时间,很多他的学生,他帮助过的种植户都来看他,有些甚至从国外赶回来,这一刻,我可能才真正理解他一生坚持做这些事情的价值。”女儿何禾说。

  从魔芋到栝楼 他一直在路上

  安徽潜山市梅城镇栝楼种植大户胡海结地里的栝楼长势正好。这是他在何家庆指导下选育出来的新品种。

  “遗憾的是,再也没有机会让他老人家尝一尝。”这位拘谨的庄稼人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对“何教授”的敬重与怀念。

  在潜山的栝楼种植圈里,“何教授”大名鼎鼎。

  渊源还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1984年,在安徽大学生物系任职的何家庆走上考察大别山之路。

  225天,他步行12684公里,足迹遍布鄂豫皖三省19个县,采集3117种近万份植物标本,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全面考察大别山的人。考察成果受到中央和安徽省的高度重视,为国家星火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更重要的是,这次考察让何家庆充分掌握了安徽省的植物资源,更深刻体察了农民的贫困处境。自此,他一直走在科技扶贫的路上。

  最初,他盯上了魔芋。他研究发现,魔芋适合山区生长,栽种技术要求不高,产量高,是助力山区脱贫的合适品种。

  他先后出版了《魔芋栽培及加工技术》《魔芋栽培新技术》,翻译了《日本国魔芋的开发利用》。其中,18万字的《魔芋栽培新技术》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魔芋的著作。

  一个研究植物分类与实用经济植物的学者,成了魔芋专家。

  但何家庆不愿成为只著书立说的专家。他的目标在田间地头。

  1998年2月份,在留给女儿一封信后,何家庆前往我国西南地区考察、推广魔芋种植技术。

  那些日子里,何家庆孤身一人,怀揣多年积攒下来的27720元钱、一张学校介绍信和一份国家“八七”扶贫计划贫穷县名单,途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浙江、湖南、广西、云南8个省区市、108个县、207个乡镇、426个村寨,行程约31600公里。

  他沿途传授魔芋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办培训班262次,受训人数逾2万人,指导了57家魔芋加工企业。

  这段经历经媒体报道后,他成为被当时很多人熟知的“魔芋大王”。

  18年后的2016年,67岁的何家庆再次上路。这一次,是为了栝楼。

  栝楼,又名瓜蒌,至今已有千余年种植历史。栝楼籽原本是药材,一般人不轻易食用。早在第一次考察大别山时,何家庆在潜山发现当地人吃栝楼籽,随后他进行实地调研并组织了几十位老人的座谈,证实该地食用栝楼籽已有数百年历史。

  何家庆当时在杂志上对栝楼籽的来历和营养成分进行了介绍。此后,潜山将栝楼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起来。

  像当年着魔“魔芋”一样,何家庆开始研究栝楼。他搜集了全国各地栝楼栽培区、栝楼园的分布、栽培管理现状等信息,并在实验室开展安全性研究,出版了《中国栝楼》,取得6项发明专利授权。

  准备妥当后,原本退休后受聘成为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主任的何家庆,又开始了自费推广栝楼技术之路。

  “仅仅2016年,我就陪何教授跑了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江苏5个省的15个县。”潜山市农业农村局栝楼技术指导站站长孙勇回忆。

  所有“古怪”只因一颗为了贫困农民的心

  “何教授真不像个教授,看起来就跟我们农民一个样,一点架子都没有。” 这是何家庆留给栝楼种植户们最深的印象。

  他其实比农民更朴素。在外人看来,他过着近乎“苦行僧”式的简朴生活。

  洗得发白的涤卡中山装和解放鞋,一头略显凌乱的长发是他的标志。

  “大概十年前,我们在学校食堂一顿饭吃七八块钱的时候,他还只吃一块五的饭菜。他说不能浪费。”与何家庆共事多年的安徽大学资环学院工会主席许仁鑫回忆。

  在何家庆居住了几十年的家中,一台32寸大小的电视机很显眼。因为现在很少能看见这么小的电视机。

  “这还是前几年才买的,我们家之前的电视机是小姨家淘汰下来的。”何禾说,父亲觉得买大电视机是浪费。

  “女儿小时候,他有时候会跟我说没必要给孩子买那么好的衣服,但其实,孩子衣服主要是捡的亲戚家的,连幼儿园老师都让我给孩子买点新衣服。”爱人胡建群说,日后,她才理解,何家庆的脑子里刻的是当时贫困山区孩子的样子。

  是的,贫穷,以及贫困年代乡亲们给他的温暖,深深烙在何家庆的心里。

1 2 共2页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孙仕奇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致敬,共和国最闪亮的星

  • 热点人物

    最美奋斗者

  • 热点人物

    德耀中华——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

  • 热点人物

    聚焦“绿色生态工匠” 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中国跳伞选手邢雅萍成为军运会“八冠王”

    军运会跳伞比赛的最后谜底26日上午揭晓。当日决出男女集体定点、男女团体4个项目的金牌,八一跳伞队队员邢雅萍在和队友们一起拿到女子集体定点、女子团体两块金牌后,成为本届军运会“八冠王”。

  • 武大靖:全力以赴,不负使命

    回想起4个月前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时的场景,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成员、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男子500米短道速滑冠军武大靖,情不自禁地连用两个“意外”、三个“激动”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他有一个“标杆”梦

    “我也曾负债累累,借钱被人嘲讽。如今我开办这个培训中心,就是想把技能传给更多的农民工。”近日,在贵阳市白云区贵翔挖掘机培训中心里,刘显军正开着挖掘机向记者展示他的绝活,一个个打火机被挖掘机轻巧地点燃,而打火机却毫发未伤,也没有掉落在地面。

  • 青海“90后”藏族青年将藏家百味融入咖啡

    “今天是工作日,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顾客。”说话间,公保才让加快了手中的活儿。“来我们店里一定要品尝青稞拿铁、酥油黑咖和安多熬迦,这三款饮品在其他地方顾客肯定喝不到。”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