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进班组|让公交车成为“移动的家”-聚焦-中工网

人物

聚焦

时代变迁,“男子汉车组”从6个人变成了两个人。不过,新一代组员说,他们不会让这块金字招牌褪色

记者进班组|让公交车成为“移动的家”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文卓 文/摄
2018-11-19 07:24:55

  1989年“男子汉车组”成立的时候,崔志勇和商旭还没上小学。如今,两个男子汉想的不仅是不给前辈丢脸,还希望能用自己踏踏实实的行动,给“男子汉车组”留下闪亮的一笔。

  总长80万公里、能绕地球20圈的公交线路遍布中国大地,如同密密麻麻的毛细血管。每天有2.5亿人在流动的60万辆公交车上,去往自己想去的地方。

  公交车是人们日常接触最多的公共交通工具,公交司机是人们熟悉的陌生人。他们是城市的一张面孔,传递着一个城市的温度,自带城市文明的印记。他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会让人“终身难忘”;他一句贴心的指引,会让人倍感温暖。当然,他一个不耐烦的眼神,会令人不快;他与乘客的一场争执,则可能使一辆公交永远无法抵达终点。

  一种更应成为常识的观念是:“在越来越自动化的公交运营系统里,司机和乘客的边界应该越来越清晰——司机可以专注于驾驶,乘客可以全自助式乘车。”——编者

  在许多居住在北京西南城区的老百姓记忆中,从城市西南角到西北角的323路公交车,是连接着“玉渊潭”“中关村”“人民大学”“香山”等站点的大动脉,有人甚至会告诉你:“进城就靠323!”

  323路公交车上有个“男子汉车组”,已经存在了29年。

  时代变迁,从最初一辆车上设有一位驾驶员、两位售票员,到变成半自动售票后,减掉一位售票员,再到现在,每辆车上只有一名驾驶员,不再设售票员。“男子汉车组”也从最初的6个人变成了如今的两个人。不过,新一代的“男子汉车组”成员说,他们不会让这块金字招牌褪色。

  “提炼”出线路特点

  中央电视塔附近,看到老年人抱着大大小小的家电上车,就知道是某电器商场的店庆活动又开始了。

  开到玉渊潭公园那儿,如果有成群结队的游客等车,那就是4月到了,一年一度的樱花节开始了。

  ……

  35岁的商旭和36岁的崔志勇是新一代“男子汉车组”的成员。这条线路的特点,已经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被他们“提炼”出来了。

  按照北京公交的排班规则,两人驾驶一辆公交车,分成早晚班。一个跑三圈,另一个跑两圈,每天一共要跑五圈。323路的每一圈要一个多小时。如果早班跑三圈,晚班就是下午5点接班。无论是谁的晚班,都会早到一会儿,两人交代一下车况。

  “我们线最大的特点就是学校多、老人多、医院多。”商旭向记者介绍,北边的人民大学附近有很多学生乘车,往南边的玉渊潭,有很多老人。根据不同路段的乘客特点,也要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

  比如对老年乘客来说,他们习惯早睡早起,早晨去医院、公园的比较多。很多时候,早上五点半第一班车从总站出发,车上就坐满了去香山锻炼的老人。到了玉渊潭公园附近,下车的老年乘客就特别多。在到站前就要开得慢一点,防止老人摔倒。老人们喜欢追车,看见公交车进站,往往就会一边跑一边挥手。这时候,商旭就会先冲着老人招招手,表示自己看到了,肯定会等着,让老人别急着跑。

  而在学生比较多的那几站,他们就要勤嘱咐,让学生们扶好坐好。学生们大都很懂事,只要看见有老人上了车,基本都会主动让座。“只需要嘱咐扶好,让座基本上不用我来喊。”商旭说。

  从拿到车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担起了全部的责任。洗车擦车、打扫车内卫生、提供舒适的车内温度、把乘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这就是我们的车,我们要让它成为一个移动的家。”崔志勇说。

  女人能做的男人也能做

  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王京革,是第一代“男子汉车组”的成员。

  1989年,王京革是323路3924号车上的一名售票员。在两班倒的六个人中,有五个是男性,只有一个售票员是女性。有时候,六个人在一起聚会,抽点烟喝点酒什么的,总觉得有一位女性比较别扭。

  后来,那位女售票员调动工作离开了。剩下的五个人盘算,向车队提出派位男售票员来,凑成六个男人的车组。虽然有玩笑的成分,但车队真的派来一位小伙子。

  “要知道,那个年代的男售票员很少。”王京革回忆,当时绝大多数售票员都是女性,她们有天然的优势,比如细心、耐心。“要是女性售票员扶老人上下车、帮乘客挪挪行李,都很正常,但男性售票员就不一样了,我们不声不响凑过去,能吓人家一跳。”王京革说,别看都是北京的小伙子,但当着整车的人,脸涨得通红,还是说不出话。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慢慢练,一点一点张嘴说出来。看见老人上车,要一边说着“您慢点儿,我扶着您”,一边在车门旁边扶老人上来;看见抱小孩的女士,也要张嘴说出“哪位同志帮个忙,给抱小孩的让个座”。

  慢慢地,3924号车组的男售票员越来越出名,好多乘客一上车就跟他们聊天。他们则喊出了一句口号:“女售票员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还能做得更好!”

  原本他们是以车辆的号码3924作为车组名字,直到1991年,一位画家送来了一幅作品,表扬他们的热情服务。画作上,画家写的是“送给男子汉车组”。这下,他们有了这个响亮的名字。

  传承“男子汉”精神

  从最初的“红白”变成跳跃的“黄绿”,进而又是沉稳的“灰蓝”,再到最新的大1路穿上了耀眼的中国红,北京的公交车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而从1989年的第一代“男子汉车组”到现在,人员更迭,至少有四五十人曾经在“男子汉车组”工作过。最初的3924号车早已退役,男售票员大多转岗成了司机。不过,“男子汉车组”一直留在323路公交车队,老乘客也一直记得这个名字。

  如今,“男子汉车组”只剩下崔志勇和商旭了。虽然加入不到两年,但“男子汉车组”的使命早已深入他们内心。“我们不光要开好车,还要把乘务员的责任承担起来,始终以安全为第一要务。”商旭说。

  “有些乘客觉得公交车司机社会层次低,所以产生了矛盾之后会对我们有辱骂等过激行为,刚开公交的年轻人经常回来抹眼泪。”崔志勇说,他经常劝导他们,咱干的是服务行业,首先要确保的就是安全,决不能因为情绪而将乘客置于危险之中。

  对于一名合格的公交车司机来说,地理知识、机械知识、情绪控制能力、感知安全问题能力、分时能力(即在报站、起步、停车、开关车门这些动作之间来回转换的能力)等等,都是对其素质的重要考量内容。

  公交车司机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崔志勇说:“我们休息的时候都是爱人工作、小孩上学的时候。别人过节我们还得上班,我已经好几年没在家里过大年三十了。”儿子告诉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坐爸爸开的车,这样就能跟爸爸待在一起了。”

  除了乘客的不理解,缺少陪伴家人的时间,公交车司机还要忍受日复一日单调枯燥的工作内容。如何忍受这种孤独感?商旭非常认真地告诉记者:“虽然路线是一样的,但每天要应对的事情和遇到的人不一样,所以一刻也不能放松,安全第一。”

  1989年“男子汉车组”成立的时候,崔志勇和商旭还没上小学。10多年前进入公交系统时候,他们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进入这个荣耀的车组。如今,两个男子汉想的不仅是不给前辈丢脸,还希望能用自己踏踏实实的行动,给“男子汉车组”留下闪亮的一笔。

  公交车在变,路线在变,“男子汉车组”的成员在变,不变的是代代相传的“男子汉”精神。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四十八·铁二代讲述星空下...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成绩不佳依旧坚守 林丹:发挥余热还是后继无人?

    2018年世界羽联巡回赛香港公开赛此间正式打响,老将林丹首轮再次遭遇头号种子桃田贤斗,一番苦战过后,林丹1:2不敌日本一哥惨遭淘汰。至此“超级丹”以九次一轮游和一次新西兰公开赛冠军结束了本赛季巡回赛的征程。

  • 杨丽萍:美源于精神的自律

    《孔雀之冬》是从杨丽萍舞剧《孔雀》的“春、夏、秋、冬”四幕中,单取“冬”篇章改编而成的舞剧作品。演出前一天,杨丽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孔雀之冬》是为我自己量身打造的,与《孔雀》的多彩绚丽动感相比,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孔雀之冬》是简洁静谧的。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台湾“老顽童”的巧克力“梦工厂”

    65岁的刘树童来自台湾高雄,是常州一家巧克力手工坊的技术总监。虽然头发已经花白,却对巧克力这种似乎专属年轻人的“浪漫食品”痴迷不已。谈起巧克力的历史、制作、文化,老刘总是精神焕发,滔滔不绝。

  • 秘鲁中餐厅老板陈金伦:做生意靠的是“诚信”

    据秘鲁《公言报》报道,在秘鲁,华乐酒家可以说人人皆知,屡屡斩获美食大奖,位列世界专业旅游网页推介的秘鲁最佳中餐馆之一,而且是秘鲁人和当地华人都认可的中餐馆,这在秘鲁的几千家中餐馆里屈指可数。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