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贵:沙丘上的绿色梦-聚焦-中工网

人物

聚焦

侯贵:沙丘上的绿色梦

罗大佺
2018-07-04 08:28:47

沙丘上的绿色梦

  站在刘家村西树林屯那片沙丘上的森林里,花草葱茏、林木森森,地上不时跳过几只野鸡,林海深处不时传来几声鸟鸣。二十年前,这里还是寸草不生的流动沙丘,每到冬季,头上飞沙,村民们连出门都感到困难,如今这一切的变化,竟然来自于一位普普通通的人物——侯贵。

  知道侯贵,源于彰武县委书记刘江义。彰武县是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重点县。在这次调研中,刘江义给我们讲了这位治沙造林人的故事。讲到动情处,年过半百的刘江义落下泪来,我们的眼睛也有点湿润了。

  第二天,当我在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西树林屯西坨子见到这位个头不高、身材瘦小的造林人时,我怎么也不敢相信,那一片片风景如画的绿色,就是这位小老头用他那双瘦弱的手,一棵一棵造出来、固下来的。我有点好奇,一双瘦弱的手怎么能迸发出那么大的力量?

  西树林屯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连绵起伏的沙丘,一眼望不到头,狂风一刮,沙尘遮天蔽日,扑面飞来,毁了庄稼,毁了农田,村民深受其害。1951年7月出生于刘家村西树林屯的侯贵,从小目睹了沙尘的暴戾,暗暗立下心愿,长大要当一位治沙人。侯贵初中毕业后被四合城公社党委抽调到广正村农业学大寨工作队,1975年入党后,在村里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1999年春季的一天,看到村民们刚栽下去的一片秧苗田一夜之间就被狂沙吞噬,侯贵忽然想起了童年的愿望,萌生了造就林海,治住沙尘,为村里人带来幸福的念头。

  要造林,先找地。在这长期受沙丘侵害的地方,寸土寸金。侯贵找了很多地方,都因种种原因没有谈成。苦思冥想,侯贵找到彰武县四合城国有林场,提出在林场难以治理的沙荒地带,与林场合作造林,林场出地,侯贵出资出力,造出的林子成材后三七分成。爽快的场长答应下来,并开班子会说服了其他班子成员。

  2001年,侯贵和四合城国有林场达成三年造林试验协议;2004年,四合城国有林场检查侯贵的林子达标后,正式与他签订合同。好家伙,这合同一签就是两千多亩,对一位个体造林户来说,真是大手笔。

  为了专心造林,侯贵辞掉了村民委员会主任职务。从此深居山林,专心植树,一干就是十七年。

  造林的土地解决了,还得有住的地方。和林场达成协议后,侯贵以八千元的价格,买下山中的一处简易房。房子破旧,屋顶漏水,冬季很冷,但侯贵要求不高,有个住的地方就行。

  开始造林时,一连串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资金哪里来?树苗何处找?人从哪里雇?问题再多,也动摇不了侯贵造林的决心。

  没有钱,去贷款,可信用社一评估他的家产,只能贷给他一万一千元。这点钱远远不够,那就把家里仅有的存款拿出来,把家里能够变卖的东西都变卖成钱。

  没有树苗,侯贵想出了一个“笨鸟先飞”的土办法,把泥土和农家肥放在盆里,买回树种子,自己一小盆一小盆地育,育好后再移植出去。在侯贵住宿的简易棚里,除了炕头、厨房和一些生活用具,到处摆满小盆,而那盆里就是一株株正在培育的小树苗。

  雇人植树要钱,而且工价不菲,刚开始二十元一天,现在涨到八十元一天,中午还得管饭。工钱不够支付,就给人家打欠条,先欠着。家里人看不下去了,抱怨:“这么大岁数了还劳神费力去栽树,能得到什么回报?”侯贵回答:“林子造出来了,风沙治住了,那就是回报。”家里人说不过他,由他这头倔驴去“倔”。

  人有志,沙无情。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准备,侯贵终于栽出了第一批树苗。然而,他第一天才把树苗栽下去,第二天就被风沙吞噬个精光。那可是侯贵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心血和汗水啊,望着那片白茫茫的沙丘,这位饱经风霜的汉子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眼里的泪水禁不住扑簌簌掉了下来。如果此时回头, “老婆、被窝、热炕头”还在家里等着他,还能去过安稳的日子。但那不是侯贵所为,东北汉子的性格就是认准一条路,就要“倔”到底。树苗吹没了,再栽,栽下去吹没,再来……经过了无数次折腾,经过无数挫折和失败,侯贵渐渐摸索出了一些因地制宜的治沙造林经验。

  老天不负有心人。当白茫茫的沙丘中终于出现了点点绿色时,侯贵高兴得像个小孩似的,捧着小树苗亲了又亲,吻了又吻,那情景,比一位晚年得子的父亲还激动万分。

  树苗一株一株地增加,林地一片一片地延伸。肆虐无情的风沙,终于在这位东北汉子的面前停下了继续进犯的脚步。

  栽树难,护林更难。附近一些村民见白茫茫的沙丘中出现了一片浓荫,立即赶着牛羊前来放牧。你不让他放,他的理由比你还多:“这土地你买下来了吗?许你栽树,就不许我放牧了?”“你栽的是树,我的牛羊吃的是地上的草,碍着你什么了?”然而,一不留神,刚刚成活的小树苗就被村民的牛羊糟蹋了一片。不得已,侯贵只好对幼林地严看死守,一有空闲就去巡山。怕遇上蛮不讲理的,侯贵又带上了喂养的五六条小狗。于是在空旷的山林地里就出现了有趣的一幕:一个老头前面走,后面跟着五六条蹦蹦跳跳的狗。

  做过村支书、村主任的侯贵知道严看死守不是长久之计。利用农闲或晚上休息时间,他走家串户,一家一家去讲解保护沙区植被的重要性,和他们拉家常、套近乎、建感情。得知许多村民是因为草料不够才去林地放牧时,他又向畜牧技术部门请教了青贮饲料和羊群圈养技术,指导附近村民进行圈养。这些年来,他走遍了林地周围五六个村屯,一百多个养殖户家庭。周围的村民从开始的视若无睹变为后来的热情相待,到林地内放牧的村民一年比一年少了下来。此事也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指派四合林场护林大队帮着管护,加之后来国家颁布了禁牧政策,侯贵护林的难度才逐渐减轻下来,林地内的植被也恢复得一年比一年好。

  近些年干旱严重。侯贵的林地由于水位低,水分蒸发快,一些杨树成活后得了立枯病。侯贵从县林业局和林场请来技术人员,通过检查会诊,认定杨树易得病,不适合固沙,元宝枫和油松比较适合。于是侯贵及时更换树种,主要栽培元宝枫和油松。今年植树季节,侯贵单是五角枫和油松就各栽植了六千株,他不仅想造林,更想把自己的那片林带打造成百年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

  时间过得很快,从开始栽下第一棵树苗的2001年算起,一晃岁月的长河流过了十七年。

  十七年间,侯贵吃的是大米粥、地瓜,穿的是旧衣服、旧鞋袜,住的是全乡最破的房,但在植树造林上,却投资了四十万元左右。他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没有回家和家人过过一个完整的春节。每到大年三十晚上,他和家人吃完年夜饭,就独自一人匆匆忙忙地赶紧往山林赶,无论家人怎么挽留,他都不愿多呆一晚,他要回到山里,他要回到那个看护房的“家”,那里有他的希望,那里是他的精神支撑。

  十七年间,侯贵有几十元钱就想去买二十斤羊粪来种树;凑够几千元钱就想用这钱去栽一万棵树。刚开始栽树时向农村信用社贷的一万一千元贷款,现在连本带利已是一大笔钱,房子和土地都做了抵押,他没有还账,并不是想赖账,只是想先实现了造林梦再说。人在,林在,欠的账不会赖一分钱。

  十七年间,侯贵把每年有限的收入全部投入到造林、治沙中,家庭生活非常艰苦,住房极其简陋,甚至不能防风挡雨,但他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甚至连树都没有卖掉过一棵。

  十七年的汗水心血,十七年的艰苦奋斗,侯贵硬是把一片片流动沙丘变成了绿洲。他以一人之力,造林面积达两千四百余亩,树木二十六万余株,存活二十一万余株,为村里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侯贵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的治沙造林精神得到了彰武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彰武县委把县委机关党员活动放到侯贵的林地召开,并资助侯贵建了新房,还准备帮助解决信用社的造林贷款问题。四合城镇党委、政府为侯贵解决了以前雇工造林欠下的人工费用和今年春季造林的部分工程款。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极大地解决了侯贵的后顾之忧。

  谈起治沙造林,话语不多的侯贵来了精神,他谦逊地说:“栽几亩树谁都种得了,我只是多干了几年而已。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能做成的事情不多,我这一生和沙漠有缘,能做好治沙造林这一件事就知足了。”

  谈起未来规划,这位已经六十八岁的老党员还想利用五至七年的时间来植树造林,使这片林地上的各种树木达到三十万株,把这块林地打造成一流的防风固沙林。临别,侯贵悄悄告诉我一个秘密,说他当初和四合林场签下成材后三七分利是为了给家人一个交代,不让他们反对,“其实见不见利都不要紧,只要能把沙地变成绿色,给村民带来幸福就行。我走后,这片林子就捐给国家!”

  这就是科尔沁沙地边缘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一位普普通通的治沙造林人绿色的梦。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梁雨桐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这是老马同志,今年200岁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世界杯,中国来了

      精彩不断,激战正酣。世界杯足球赛八强已经产生,大力神杯花落谁家,万众期待。无论是飞去现场,还是守在电视机前,球迷在观战之余不难发现,尽管国足无缘此次足球盛宴,但“中国队”并未缺席:“中国赞助队”“中国制造队”“中国球迷队”各怀绝技,中国元素在世界杯上闪耀。

  • 国家级贫困县走出的女足冠军:足球,改变了她们的人生

      12年前,这支诞生于国家级贫困县的业余女子足球队,已三度夺得有小世界杯之称的“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的冠军,赢得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名字——琼中女足。像中国版《摔跤吧,爸爸》一样,这群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女孩,人生的轨迹原本可能是外出打工、在家割胶耕种,或早早嫁作他人妇,生儿育女。是足球,改变了她们的人生。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绝望者”变身“退贫”带头人

    “我带头说出了‘退贫’的想法,其他老乡也跟着举手了!”坐在炕沿上,1985年出生的内蒙古扎赉特旗阿拉达尔吐嘎查赵海龙说起20天前村扶贫会上自己的“壮举',黝黑的脸上掠过一丝小得意。

  • 香港姑娘的东北“电商经”

      庄莉莉是香港树仁大学一名学生,利用暑期时间,与另外四位香港姑娘来到哈尔滨市一家农业企业实习,主要学习东北农业经济以及互联网销售知识。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