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亮:为极寒高铁擦亮“千里眼”-聚焦-中工网

人物

聚焦

闫亮:为极寒高铁擦亮“千里眼”

2018-02-23 09:19:51

  新春走基层

  本报记者 李丽云 通 讯 员 张学鹏

  2月21日,大年初六,凌晨1时,位于哈西的哈尔滨动车所检修库内灯火通明,16组动车组在地库内排列整齐。哈尔滨电务段列控车载设备车间ATP检修工区副工长闫亮走进驾驶室,打开ATP机柜,把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与之接入,轻点鼠标,记录这趟高铁运行的“黑匣子”里的数据就拷贝成功了。

  下载数据后,闫亮带回机房,通过回放高铁运行信息,分析本趟动车组是否有超速、存在故障等问题。

  ATP全称为“列车超速防护系统”,也被称为高铁上的“导航仪”,和汽车导航仪仅能指引方向不同,高铁导航仪功能更加强大,可以通过安装在车底的天线,自动接收前方线路状态、限速等信息,实现动车组实时追踪、人机互控等功能。例如当高铁比允许速度超速5公里时,动车组会自动降速,让春运期间全线运行在极寒天气下的哈大、哈齐高铁更加安全。

  这里也被称为动车的4S维修店,为保证极寒高铁导航仪的灵敏锐眼,每趟高铁动车组出发前都必须在这个ATP检修车间里进行导航仪的健康体检,核验合格才允许再出发。

  “现在高铁速度快,如果仅凭肉眼和人体反应去维持列车运行有安全隐患 ,汽车开到时速100公里,看到红灯再踩刹车就已经来不及了,高铁时速可是在250公里以上,凭肉眼去判断制动距离更做不到,所以高铁导航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从事检修作业6年的闫亮生动地比喻说。

  该车间有59人,平均年龄32岁,都是大专以上学历,高科技含量让闫亮的车间成为“精英班”。“能来这个工区工作,必须是高级工以上,我们车间工人技师有40多人,高级工人技师有近10人。”车载设备车间主任王晓亮颇为自豪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技术含量虽高,可检修过程却一点也不轻松,一组动车组上有两套“导航仪”,包含天线、显示器、速度传感器、轨道电路天线等80多个部件。闫亮和工友们每天要承担67组动车组的“导航仪”共5300多个部件的检查任务。

  今年春运,哈尔滨铁路部门动车组开行频率大,白天、夜间都要上线运行,只要动车组回库,检修工区要随时检修,因此,全工区分成三个小组,24小时轮流上岗,平均检查每套系统近2个小时,动车库内的每一天都是不眠夜。

  检修工作分为车上检修和车下检修,在车上检修时闫亮就像一个白领,用笔记本电脑下载数据、检测显示器性能。可到车下闫亮就变成了“泥人儿”。每当动车组裹着一身冰雪回库后,闫亮都要穿上雨衣,钻进地沟内,头顶上是动车组底盘融化后的雪水,淅淅沥沥地像下雨一样,闫亮还要抡起手锤去砸冰除雪,检查被冻成冰坨的天线设备。

  “我们这个工作最重要的是细心,车底螺丝是否移位、电缆接头是否松动,不敢放过一个细节,比如说动车底盘的天线,运行时很容易被冰块砸出裂纹,如果没发现,可能就影响列车信息传输,造成安全隐患。”王晓亮说。

  为了保证检修精细度,闫亮他们要求使用一种录相手电筒,每检查一个部件时,录相都会实时传送给后端的分析室,有专人在屏幕上同时查看,一人检修变成二人检修,保证检修过程的精准。

  在相对轻松的分析室,分析员王闯正在核对闫亮下载的数据,他把数据导入电脑,高铁在运行中何时停车,何时限速都一览无余。“这是个译码设备,可以把动车数据转换成颜色视觉信号,我们从这里能看到动车组设备有没有故障,可以及时处理。”这是王闯今晚核验的第70组数据,平均每组要10分钟,最多时,他一天要核验100多组数据,近16个小时都要坐在电脑前。

  “有人形容ATP是动车组的千里眼,那我们就是动车组的眼科医生,每趟动车回来都要回到这个车间接受我们的体检,发现问题要连夜会诊,如果健康,就给它发一张‘体检’合格证,让动车组保持最佳状态上线运行。”对于自己的工作,王晓亮言语之间很骄傲。(科技日报哈尔滨2月22日电)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牛文娴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2017让我们一起回味朋友圈里那些感动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郭红:公益行业需要更多标杆

      最近一段时间,四川启明星青少年活动发展中心(简称“启明星”)理事长郭红还忙着修改2018年重点工作规划。2月6日记者走进她的办公室,她正利用午休时间看社工类书籍,“我是师范生,不是社工专业出身,打算报考社工中级考试。”

  • “花甲创客”李金福

      “这种鸡具有黑冠、黑羽、黑皮、黑肉、黑骨、蛋壳绿有‘五黑一绿’的特点。”近日,在建瓯市芝山街道马汶村一个林下养殖场内,养殖户李金福说,这种全身“黑不溜秋”的鸡叫“五黑鸡”,是国内很有代表性的地方名优鸡。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