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守在秦岭深处的铁路人-聚焦-中工网

人物

聚焦

值守在秦岭深处的铁路人

2017-12-18 10:11:33

  12月13日清晨,已是初冬时节,秦岭山区云雾萦绕,灰蒙蒙的天色刚透出一抹亮光。在兰渝铁路姚渡桥路工区的院内,余蒲建准备出发,今天他要和工友们去给兰渝铁路上的桥梁和隧道“把脉问诊”。

  曾经诗仙李白嗟叹的千年蜀道,在余蒲建为代表的 90后铁路人的努力下“天堑变通途”。

  枫相院站是兰渝铁路沿线的一个小站,四面环绕的秦岭大山阻断了与城市的往来。余蒲建所在的陇南工务段姚渡桥路工区就建在距离枫相院火车站10公里的西秦岭隧道出口处。

  余蒲建是姚渡桥路工区工长,工区里15名职工都是90后,25岁的余蒲建是年龄最大的,最小的只有22岁。这群来自河北、陕西、黑龙江、青海等地的年轻人,负责检查、维护兰渝铁路上的12条隧道和16座桥梁设备。由于他们管内桥隧长度占全线的97.5%,线路几乎除了隧道就是桥梁,工作任务在全段也是最繁重的。

  2016年兰渝铁路岷广段开通运营,参加工作两年的余蒲建调往姚渡桥路工区。

  余蒲建说:“兰渝铁路是联通西北西南的‘新蜀道’,属于山区铁路,全线开通后,往来甘、川、渝三地的火车更多了。”

  为了及时发现设备隐患,余蒲建每天都带着工友们拿着专业检测工具,检查管辖的桥梁和隧道设备状况,像长达28.236公里的全国在建铁路第二长隧——西秦岭隧道,他们已记不清往返过多少个来回了。

  一次次走入阴暗潮湿的隧道,每次检查完西秦岭隧道大概要走6万多步。早上进隧道时候,他们戴的是白白的口罩,出来后口罩跟墨汁洗过的一样,脸上、眉毛上、鼻孔里都是黑黑的一层灰,像贴了一层黑面膜。

  “在陕西的关中平原生活惯了,刚到工区时才算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天旋地转的感觉。” 23岁的冯雷说道。

  余蒲建经常和工友们说,要当好一名桥隧工,必须练就“上山下河”的本领。所以,登高作业是他们的必修课。检查桥梁墩台,有时要登上几十米高的桥墩。他们系着安全绳,在空间狭小的墩台上,弯着腰,头顶着梁体检查桥梁支座,经常是列车在头顶驶过发出“咣当咣当”的震动。

  “以前在老家爬上房顶都害怕,更不要提登上这几十米高的墩台干活了,可现在一切都已经习惯了。”家在河北石家庄的职工叶慧说。

  今年汛期防洪期间,余蒲建就和工友们轮流住进二级防洪点的活动板房内,24小时不间断地对枫相院大桥进行巡视。遇到下雨天,在防洪点整夜蹲守,到大桥附近的山上巡查,看看有无滑坡、塌陷、排水不畅的情况发生,同时还要面对蚊虫毒蛇的侵扰。面对种种困难,年轻人非但没有抱怨,反而互相较劲起来,不比别的,就看谁防洪看守的时间长。整个汛期下来,余蒲建整整待了63天。

  姚渡桥路工区位置偏僻,距离最近的镇子有20里山路,距离陇南市区更远,160里山路。这群年轻人只有回家探亲时才能出趟山。除了出门不方便外,“谈恋爱”对这些小伙子来说也是件奢侈的事情。

  工长余蒲建是工区里唯一的已婚者,今年“五一”期间,在陕西渭南老家完婚后返回工区,到现在他只和妻子见了一次面,其余时间一直在工区。妻子多次说到工区看他,但都被余蒲建阻止了,原因只有一个——这里山大沟深,妻子孤身前来,他不放心。

  今年25岁的王亭,在工区里已经算是大龄青年了。今年回陕西延安老家探亲时,家人给他安排了多场相亲,虽然互留了联系方式,但随着返回工区也就泡汤了。只因工作偏远,让对方望而却步。

  为解决这群年轻人的现实困难,陇南工务段给工区配备了净水机、冰箱、电视机、乒乓球台,还给他们接上了WIFI。他们还把工区小院内的乱石杂草运走,翻成一块块菜地,种上西红柿、辣子和茄子。每个月,工区要搞一次厨艺大赛,用自己种的新鲜蔬菜烹饪美味。同时,段团委也在和当地单位筹划各式各样的相亲活动……

  秦岭深处的这个90后班组里,15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亲如一家。工区职工王岩说:“在这里工作特别省钱,因为没地方去花,这样我每个月就可以把90%的工资打给住在农村的父母。”

  “既然干了这行,就得把它干好。”余蒲建说,铁路桥梁和隧道设备无小事,作业标准差“1个毫米”都不成。

  经过余蒲建和工友们的精心养护,这段条件最复杂的山区铁路,桥隧设备无C级以上病害,成了全段最放心的优质设备。

  (贾国庆 黄贵彬)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十九大代表风采录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老职工、老党员向党说句心里话

  • 热点人物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23年,用心血铸...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里皮:明年3月展示“最强国足”

      随着韩国队4∶1大胜东道主日本队实现卫冕目标,本届东亚四强赛于周末在东京落幕,带着6名U23球员以及众多边缘国脚参赛的国足首战平韩国队、次战输日本队、第三战再平朝鲜队,最终获得季军。

  • 张镇麟带中国“雏鹰”展开翅膀(图)

      莫名其妙地,这次回国打比赛,张镇麟总是觉得“特别紧张”,“因为更多眼睛看着你,能注意到每个细节”,他的父母坐在观众席,光看儿子的跑动姿势都能捕捉到这个18岁男孩的忐忑。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拉祜族小伙子的创业梦

      当拉祜族小伙子张扎发将自己从家乡带来的普洱茶饼冲泡后请室友们品尝时,不绝于耳的赞叹声让他隐约感到,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自己可以为家乡做些什么。

  • 实业家郭培正: 从“卖油郎”到“辣椒王”(图)

      郭培正,1946年生,山东胶州人士。1969年退伍后,他致力于带动乡亲致富。郭培正从一个小小的香油作坊做起,经过近40年的不断努力,开拓创新,将青岛柏兰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成以芝麻、辣椒为主要原料的现代化大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目前,企业资产已达10亿元,员工达320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