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图片新闻-中工网

人物

图片新闻

田明

2018-12-24 17:40:30

  田明,男,1965年1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中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班长。

  田明从事井下作业工作30多年来,秉承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理想,立足岗位、大胆创新,完成革新成果92项,授权专利34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篇,研制的《试油测试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效上亿元。

  所获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最美职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十大工匠。

  田明,男,1965年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工、高级技师,曾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职工、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工匠中国年度人物、江苏省时代楷模、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十大工匠、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等称号,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田明从事井下作业工作33年来,秉承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理想,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先后完成革新成果92项,获奖44项,授权专利34项,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篇。其中研制的《试油测试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企业创效上亿元。

  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新一代石油工人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被誉为石油石化行业工人学习的时代先锋、先进楷模。

  勤于学习,争做“知识型”员工

  1985年,田明从油田技校钻修专业毕业,成为一名测试工,因为所干非所学,他第一次看图纸就像读“天书”;第一次上井录取数据,就交了个“白卷”;第一次爬井架双腿也紧张的发抖。为弥补专业上的不足,白天他忙里偷闲学、晚上挑灯夜读学、上井跟着师傅学,先后自学了《科学试油系统工程》、《试井资料解释方法》、《机电一体化》等书籍,撰写了3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并顺利完成了大专、本科学历教育,很快从“门外汉”变成熟练工。

  1987年7月,队上从美国进口的计时器坏了,无人会修,影响生产,为了尽快掌握计时器的维修技术,那段时间,他每天待在闷热的铁皮工房里,趴在炽热的台灯下,光着膀子、搭条毛巾边擦汗边捣鼓计时器,也不敢开电风扇,怕吹走了零部件,反复捣鼓了三个多月,终于使问题得到解决,并总结出给计时器挂砂袋加载检测的新方法,同事都称“他用土装置检测了洋设备”。

  1994年他被原轻工业部钟表工业研究所聘为200JC型计时器技术顾问,全国仅有4人受聘。

  盐城1井是江苏油田第一口气井,试气时由于双波纹管压差流量计出现故障,厂方技术人员现场无法解决,试气作业被迫停工。爱捣鼓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请求试试,大家都投来了怀疑的目光,有人说“专家干不了的活你也敢干?真不知自己几斤几两!”,他琢磨了2天还真使问题得到解决,试气施工如期完成,长江中下游最大的气田-盐城气田顺利投产,那年他荣立了二等功。

  2012年,油田引进价值2000多万元的进口连续油管设备,为了尽快弄懂国内最先进的电控、液压系统,白天他跟着技术人员爬上爬下虚心请教,晚上怕影响同事休息,他时常躲到厕所里对照图纸琢磨原理,一学就是2~3点,为了记住上百个阀件的作用,他还自编了一个顺口溜,设备出厂调试时负荷拉不到位,多天找不出毛病,外国专家急的团团转,没想到他将过滤器捣鼓了一下问题就解决了,老外竖起了大拇指。

  至此以后,田明借助连续油管设备这个平台,先后完成了连续油管切割、修井、测井等系列技术的创新,研制的“连续油管切割技术”解决了水平井大斜度管柱切割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还做过专门报到;研究的“连续油管内穿电缆技术”解决了水平段测井仪器电缆无法有效投送的问题,为国内最大的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低成本开发提供了保障,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在吉林、冀东、渤海钻探、川庆等油田推广。

  勇于创新,争做“智慧型”员工

  田明始终认为工人有智慧才更有力量,只有用知识和智慧破解难题才能更好的体现价值。

  2003年,在中石化西部新区高压深井测试时,因为井深井筒压力高,测试使用的多销钉起爆器,使用的销钉数量多,起爆压力误差大,难控制。他创新的“延时起爆+测试技术”使射孔与测试不同步,极大提高了测试成功率和负压射孔率,解决了高压深井APR测试的技术瓶颈,技术在西部新区全面推广。

  试油是石油勘探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正确认识、评价油气藏的重要依据,俗称给油藏做B超。为了提高试油资料的精准度,

  他30年如一日,全程参与了油田各种复杂小断块油气藏的试油施工,创新的《试油测试技术》涉及射孔、测试、抽汲、取样四大类18项专利和20多项技术,为东台坳陷沙埝构造、高邮凹陷花庄构造等7个区块,共计探明石油储量2117万吨,推动了油田试油测试的技术进步,成果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震击器是钻井和修井中经常使用的解卡工具,一旦出现问题将给安全施工带来严重影响。SHJ-YA超级液压震击器在高压深井中性能不稳定,他研制出《高压超深井国产液压震击器的改进技术》,利用压力平衡原理消除了高压对工具的影响,通过提高阀的配合精度、选配特殊液压油、密封件等方法,使震击解卡深度从4000米井深提升到6000米。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第八届国际发明大赛银奖。

  从美国引进的射孔测试联作工艺射孔弹爆炸瞬间产生的高压小则几十兆帕高则上百兆帕,及易造成同在井下录取资料的压力计过载损坏。压力计一旦损坏,轻则导致工程返工增加成本,重则影响油气藏的正确认识。研制的射孔时能瞬间关闭传压通道保护压力计,射孔后能自动打开通道保证压力采集的压力计过载保护器,使压力计的损坏率由16.6%降为零,资料准确率100%。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长深平3井是中石油的一口重点气井,日产气40万方,因套管腐蚀在前期施工中S13Cr气密封油管严重变形导致上百万元的连续油管及工具断卡在井下无法解卡,因通径小,行业内也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田明应邀用自己独创的小管柱钻磨铣技术,在东北零下30度的环境下,克服感冒发烧,在井场边挂水边在变形的气密封油管内精细施工,通过降磨阻、捞球、钻磨变形的S13Cr气密封油管、钻灰塞,打通道2931.5m,前后施工了20多天,终于让油井起死回生,年产值上亿元,甲方专程写来了感谢信。

  乐于奉献,争做“匠心型”员工

  时常有人问他:成天捣鼓那些“铁疙瘩”有什啥意思?图个啥?他说: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自己喜欢。人这一辈子,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单位、社会做点贡献是最有意义的!

  上世纪90年代,为了方便野外施工,单位配了一批便携式进口发电机。因野外施工条件恶劣,发电机容易出现故障,经常要送到上海维修保养,路途远、周期长,非常不方便,还影响生产。大队领导找到他,问他能不能帮忙修一修。尽管不是本职工作,但他一口就答应了,一干就是20年。从那时起,10多台发电机再也没有送外修理过,累计节约费用数十万。

  2014年,全球知名的美国国民管具公司(中国)总代理,千里迢迢冒着大雪来真武油田找到他,一进门就说:“田大师,我们对连续油管切割技术很感兴趣,能不能合作一下?我保证公司每年为您开出的年薪不低于50万。”面对丰厚报酬的诱惑,一点不心动是不现实的。但是,他还是婉言谢绝了。

  2010年,油田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田明与32人签订师徒或导师协定,带领工作室成员完成创新成果80多项,申请专利22项。其中“试油测试工艺配套工具”被评为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唯一的一等奖;“高压取样配套工具的研制”课题,使江苏油田高压取样成功率由46.6%提升到92.2%,技术国内领先。他还创建了工作室网站,无偿分享技术资料,走上讲台与油田内外青年创新研修班、高技能人才培训班等交流革新体会,授课120余期,听课的学员超过6000人。工作室先后荣获“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和江苏省委组织部授予的省级“党员教育实景课堂示范点”。

  2015年,中石化党组号召全系统职工向田明同志学习,江苏省总工会也号召全省上千万职工向他学习,CCTV《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二十多家媒体也对田明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行业内外掀起了“向田明同志学习”的热潮。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14页

来源:中工网
编辑:尹文卓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