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郑海荣:学术丛林里矢志创新(图)
//www.workercn.cn2017-09-12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学术丛林里矢志创新

记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郑海荣

  “虽然回国可能面对许多挑战和困难,但在祖国,我能做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创新。”一晃10年过去,如今已是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的郑海荣始终坚信,自己当初决定回国创新创业的选择是正确的。

  如同许多向往国际化科研学术环境的学子一样,郑海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前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继续深造。“国外的学术氛围对学生的培养自由度更大,且更重视基础,原始创新被摆在了关键位置。”用郑海荣的话来说,在国外培养的独立学术能力使他受益颇深。

  获得博士学位后,是留在美国任教还是回国工作?在大多数留学生还纠结时,郑海荣心里却早已有了答案,他相信国内更需要自己、也能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2007年,成立不到一年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到美国招聘,凭着直觉,郑海荣决定去试试。“深圳特区经济对科技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充满了机会和潜力。”

  来到深圳先进院后,郑海荣组建起一支近20人的研究团队,从事“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肝硬化检测仪”和“高分辨显微CT”等生物医学仪器研制。

  “深圳先进院就像一个‘学术丛林’,这里有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术生态系统,可以接纳人才的多样性。”在先进院工作的10年里,郑海荣在医学成像仪器领域大展拳脚。大量国家级和企业科研项目需要团队合作,深圳先进院形成了良好的团队聚集效应。“在这里,基础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师都能和谐相处,学术与设计、工程相互支撑,形成了全链条的创新机制、文化和平台。”

  与此同时,郑海荣也在先进院的平台上迅速成长。2014年,37岁的郑海荣摘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桂冠,要知道,这一奖项每届的获奖者都不超过6位。“个人之所以成长得相对比较快,得益于深圳先进院创新的氛围和机制,也得益于国家的创新人才支持机制和健康产业的迅猛发展。”郑海荣说。

  如今,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已发展成为拥有近2000名科研人员的现代化新型科研院所。能够吸引到大量海外人才回国创业,自有秘诀。除了为一流人才配备一流设备和条件外,先进院科研与产业化并重的发展路线是关键。

  “科研人员有选择研究方向和项目的自由,醉心于学术研究的人可以在前沿技术领域耕耘,偏重于应用科研的人才,可以与产业界紧密结合,取得科研成果后迅速产业化。”郑海荣介绍,深圳先进院没有人为限制科技人员在创新链条中的角色定位,项目选择以可预见的应用和重大效益前景为标准。(郭静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