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80后女科学家提取丝胶修复神经(图)
//www.workercn.cn2017-02-28来源: 北京晚报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讯(记者贾晓宏)今天上午,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举行颁奖典礼,10名青年女科学家获奖。今年的获奖者,有人聚焦于数字技术的发展,有人专注于生命科学,有人深耕于材料科学……她们集智慧与美丽于一身,而且她们还青春飞扬。其中,“80后”获奖者王琳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她致力于再生医学研究,开创性地从蚕丝中提取丝胶用于受损神经、心肌、骨骼肌等多种创伤的修复治疗,系列原创工作开创了丝胶在再生医学中研究和应用的新领域。

  其他几位获奖者中,王艳丽是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她揭开细菌免疫系统CRISPR的工作原理,为这一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工业、农业、医药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尹梅贞寄情于新型荧光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创性地将“荧光示踪”和“纳米载体”功能合二为一,并将其应用于细胞标记、抗癌和农业害虫防治等多个领域。田梅是浙江大学医学院杭州滨江医院副院长,她走在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前沿,构建并拓展了医学影像上的探测“雷达”—— PET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与脑功能研究方面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杜兰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教授,专注于雷达目标识别的研究,创新性地将“贝叶斯多任务机器学习”引入雷达的研发,并成功应用于中国首部定型的、具有目标分类功能的对警戒雷达。陈玲玲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长,她研究人类基因组中的“暗物质”——长非编码RNA(IncRNA),探索它们在正常生命活动中的关键作用,以及与疾病小胖威利症、癌症等发生的关联。获奖者范金燕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她从事数学领域中非线性最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为复杂的世界求得“最优解”。罗义是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她奋战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第一线,探求中国河流环境中抗生素滥用与微生物耐药性之间的关联性,用于指导环境治理和保障人类健康。周树云是清华大学教授,深耕于凝聚态物理领域,运用“角分辨率光电子谱”技术,在石墨烯、第二类拓扑半金属、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新型拓扑材料以及异质结等新奇电子结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高利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她攻克了小麦矮腥黑粉病等虫害的快速诊断难题,给农业生产、海关检疫和病害防控带来便利。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是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公司于2004年共同设立的,旨在表彰奖励在基础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和创新性成果的青年女科技工作者。该奖每年评选1次,每次不超过10名,其中至少1名在西部地区工作,获奖者年龄不超过45周岁。J146 阎彤摄 J124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