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涂然:科研创新,一位海归博士的追求
//www.workercn.cn2016-11-28来源: 中工网——《天津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涂然是河南信阳人,2006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她曾远赴德国,加入世界顶尖科研团队。学成回国后,她将多年来的所学所长投入应用,自主研发出了我国首台微生物高通量筛查设备,为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她多年来潜心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决心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为国家创新发展上。她对记者说:“科学知识是一切应用的基础。学知识最重要的是将其转化成一个真实的应用。”

  2007年,涂然赴德国不莱梅大学实验室,从事工业用酶的定向进化研究。她很幸运碰上了世界定向进化领域的奠基人做她的导师。能够在世界顶尖的科研团队中学习成长,让涂然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她接触到了微生物高通量筛查技术。她说:“高通量非常好,将人类已知的微生物,用目前普通的筛选方法,一天也就是筛1万个左右就很不错了,300万的东西你就需要一年去筛。现在高通量的筛选方法,一天是可以筛10万个到100万个。”

  在德国的学习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直到2010年的一天,涂然在上网时看到了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招聘科研人员的信息,这个信息让她重新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

  通过邮件和电话,远在德国的涂然,和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取得了联系。她很幸运地来到了这个单位。工业生物的研究离不开微生物筛查技术,研究所使用的两台高通量筛查设备,都是从国外重金采购的,在使用的过程中,涂然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她说,用流式细胞仪每秒可选达到1000个甚至更多,相当于每天可以筛100万个。但是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检测的东西必须是在细胞内,但是对于我们很多微生物来讲是可以把有用的物质分泌到细胞外的。

  如果能够做出我们自己的微生物高通量筛查设备,不但可以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降低购买设备的成本,还能根据科研工作的需要做出灵活机动的调整。她利用多年来的所学所长,开始了自主研发的历程。她的研发作品,就叫“液滴微流控”。在当年,这样的设备只能在美国发表的论文上找到理论依据,想要做出成品,可是困难重重。涂然主导研发的“液滴微流控高通量筛选”项目,在2012年正式立项,到2015年组装集成单品样机。这三年的时间,她每天都是不断地钻研,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研究组同事袁会领对记者说:“刚开始接触这个课题的时候,白天,涂然带我们做实验,晚上,她还要加班加点查资料查文献。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带领着研发团队不断接近目标。”

  如今,由涂然主导研发的这台“液滴微流控高通量筛选”设备,已经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投入试用。这台设备每秒钟可以筛选1000个微生物,液滴包裹物质稳定性强,并能进行精确分选。它的投入试用,让研究所在微生物大规模高通量改造关键技术领域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记者 肖建华 通讯员 张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