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雷其松:畲族民间博物馆里的“乡村文化员”
//www.workercn.cn2017-09-18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半月里自然村隶属于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白露坑畲族行政村,境内山清水秀,浓郁的风俗人情和自然风光在这里交相辉映。

  由于村寨恰好位于古官道溪南至水朝段的中点上,故称“半路里”。雍正年间,雷氏先祖雷志茂根据村寨地形犹如半月形,改称为“半月里”。

  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和自然的侵蚀,半月里村寨古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许多文物散失。近年来,在当地有关部门和村民的支持下,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提到半月里,就不能不说到雷其松。虽然家庭不富裕,他却建立了一座私人“畲族民间博物馆”,收藏了600多件文物。虽然初中未毕业,他却孜孜不倦弘扬畲族文化,成为名副其实的畲族文化专家;作为赤脚医生,他还主动担任文化协管员,投入到乡村文化事业中……

  保护“老宅”

  43岁的雷其松兄弟5人,身为家中的长子,他初中没毕业,就跟着爷爷学医,并从爷爷那里传承了畲族医药技术和畲族武术。

  身为道光年间武举人雷光华后人,雷其松从小就跟随爷爷学医习武。每天一两个小时的畲家牛家拳和七家法棍术刀书,是他十年如一日的必修课。

  1991年,雷其松在溪南镇开了一家畲族草药店。

  过去一些年里,当地村民对畲族文物的保护意识淡薄,导致村里的古民居和文物,包括当地畲族村民使用的器皿、家具及首饰等遭到盗卖、破坏。

  看到祖辈留下来的“遗产”遭到破坏,雷其松时常感觉心痛不已。

  于是,雷其松走上了一条保护畲族文物及弘扬传播畲族文化之路。

  15年前的一天,雷其松从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抢救畲族文化”的报道,马上联想到自己村子的老宅子也就是古民居,以及许多祖上传承下来的“老物件”应该好好地保护起来。

  “当时要保护古民居很难,整村开始拆老房子,拆下来的木料,有的卖到茶厂当柴火烧。”想起当年的场景,雷其松至今仍痛惜不已。

  1999年下半年,考虑到仅凭一己之力,难以留住不断流失的畲族文物,于是雷其松便到各个畲族村落,通过墙报、传单、口头宣传等方式向村民宣传畲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起初,很多人都不理解。有的人说,“现在都21世纪了,还留着那些旧东西干嘛”。有些村民想把古民居拆了建新房,还有些人烧了没用的旧物。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雷其松都会一家家地去做思想工作。

  2000年后,雷其松开始想方设法劝阻老宅拆迁,有时甚至引起冲突。有一次,发生冲突后,他竟拿出自己寨外的宅基地送给对方建房子,才保住了老宅。

  2002年,他自荐担任村里的文化协管员,更加用心地去抢救古民居和各类文物,并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意义和知识。

  雷其松的坚持,渐渐唤醒了村民保护古建筑的意识,大家纷纷加入到保护古民居的行列中,承担起维护古建筑周边环境的义务。

  雷其松指着幸存的“一门五秀才”老宅说:“我觉得这拆的不仅是房子,而是毁掉了历史。”

  2012年,霞浦县的一栋旧地主的三层大屋,屋主打算将其拆除,旧房梁以每担80元的价格卖给别人当柴火。

  雷其松听说后,就去看了看,觉得是一栋不错的老房子,毁了太可惜,于是向家人请求支持,借款凑齐16万元买下了这些木料。

  雷其松把自家前半部分土房拆了,请来专门的师傅,在腾出的地上复原了那栋木屋。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