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老牌”贫困村的90后代言人
//www.workercn.cn2017-07-24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第一次来到侗寨,90后小伙子杨海强感觉自己被芦笙的乐音包围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林略村地处三江县西北部的湘黔桂三省交界处,北面、西面与贵州省接壤,海拔1000米左右,属少数民族聚居区和高寒山区。因为交通不便,这里保留着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村民们交流都说侗话。因为玩的东西比较少,孩子们放学了就吹芦笙,村寨里整天都飘荡着芦笙的鸣响。

  2016年3月,杨海强被共青团柳州市委选派到林略村任第一书记。当时,林略村尚未脱贫,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贫困人口524人,贫困发生率约为14.6%。大学期间曾担任过校学生会主席和柳州市学联主席的杨海强立志要在任期内帮助侗族乡亲们脱贫,他的愿望能实现吗?

  村里开起了第一家农家客栈

  林略村虽然经济落后,但拥有高山天湖的自然风光和千户侗寨、百年鼓楼的民族风情。2014年林略村获得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2016年获得“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和“中国传统村落”的称号。随着2017年1月三柳高速公路的开通,以及桂三高速公路今年年内将建成通车,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初到林略村时,杨海强就听说村里刚刚接待了一批山东的背包客。侗族老乡非常好客,不仅留客人免费吃饭,还拿出自家酿的米酒热情招待。客人吃喝完了以后,因为村里没有住宿的地方,只能到乡镇或县里的小旅馆投宿。

  “这样来一个两个行,来多了会给村民增加负担。”杨海强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林略村的旅游配套问题,增强村里的旅游接待能力。

  当时林略村一家饭馆和旅社都没有,杨海强便开始想办法动员村民。他发现村口有户石姓人家,家里两个儿子都外出打工,只剩下老父亲和患有精神疾病的老母亲在家。这家虽然是贫困户,但原来家里的3层木楼面积较大,住的人不多,而且房子对着梯田,一开窗便能眺望优美的风景。2016年清明节期间,石家两个外出打工的儿子回家扫墓,杨海强趁机向他们提出了建农家客栈的想法。

  一开始,石家兄弟有些犹豫。杨海强便跟他们分析:你们都30多岁了,在外面打工久了都想回来成个家。开农家客栈的话,有现成的地方,之前你们在外面都是做装修的,用自己的手艺装修出几间客房来花不了多少钱。一次投入,以后就可以有长久稳定的收入了。

  杨海强建议,在村里运营客栈的同时,也可以接附近的装修生意做。为了稳住两兄弟的心,他主动帮他们招揽工程,像柳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援建的林略村劳动技能培训教室装修便承包给了石家兄弟做。

  客栈快建好时,石家兄弟准备借钱给每间客房配上电视,杨海强听说后马上建议他们不要这样做。

  “我看城里的宾馆都有电视呢!”

  对于石家兄弟的疑惑,杨海强解释说,现在城里人住酒店都不怎么看电视了,与其配电视,不如给房间装上无线网络。

  客栈准备开张时,杨海强又三天两头地帮他们把关张罗。凭借自己赴各地旅游的经验,杨海强建议他们菜单上除了肉菜,还要多准备些蔬菜,特别是当地特色的野菜,城里人可能更感兴趣。

  2016年7月,拥有6间客房的林略农家客栈开张营业了。不用出门打工,石家兄弟一年便能收入几万元。去年年底,老大还成家娶了媳妇一起经营客栈。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快就有别的村民效仿开起了第二家客栈。目前,林略村几家提供餐饮服务的农户也在积极改造店面。通过发展旅游脱贫,成了当地侗族老乡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梦想。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