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李业甫:妙手仁心铸医魂(图)
//www.workercn.cn2017-07-22来源: 安徽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李业甫在为患者进行推拿治疗。本报通讯员 余嶂溪 摄

    [人物简介]

  李业甫,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教授,第二批、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安徽省首批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全国首位推拿学科国医大师。

  83岁的李老个子不高、身形清瘦,见面短聊几句,即能感受到他思维清晰、动作麻利。

  与常人相比,李老的手显得更大、更有力,手腕处关节明显突出。“中医推拿,靠的全是手上功夫。练基本功那3年,手腕、拇指肿胀是常事。 ”正因功夫练到家,从事推拿57年,李老很骄傲地自称“从没出现过手指关节变形、移位等职业病”。

  因为家贫,李业甫小时候每天放牛,一字不识。直到18岁时,村里的私塾老师让他免费读书识字。因为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李业甫特别珍惜,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看书。 1956年,他考入合肥医士学校。 3年的西医学习后,又因为“吃饭不要钱,还能学习‘用手法治病’的技艺”,选择前往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推拿学校学习。自此,他开始了中医推拿。

  中医讲究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病驱寒、消炎止痛的作用。“与西医相比,中医让人感觉‘玄乎’,学起来难。但入门后,比学西医有意思。中医讲究病证,西医讲究病理,应将中西医有机结合,形成整合医学。 ”李老说。

  学成毕业后,李业甫回到安徽,主动参加农村巡回医疗队,“一根针、一把草、一双手”,上山亲采亲尝中草药,手把手带教当地赤脚医生。 1974年返城后,他在省中医院创建全省首个推拿科,将推拿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内、外、妇、儿、骨伤等各科200多种病症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从医57年,接治的患者已超过20万人次,遍布全国各地及日本、东南亚等。

  李业甫爱琢磨,想着法儿解决临床遇到的难题:“古人经验是传统中医的根,要继承,但更要创新。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工人数量庞大,常年的体力劳动让他们多半都有腰椎病、颈椎病,“当时的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靠人力将患者肢体拉开进行关节复位,需要4个人牵引,耗时耗力,又难以精确掌握力度,疗程长却疗效甚微。”

  本着“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精神,李业甫找来机械师,将力学原理创造性用于牵引治疗,设计出我国第一台牵引复位床,“我们改用人工手摇的方法,解放了人力,力度控制也更精确,疗效显著提高,疗程也明显缩短。 ”

  李业甫认为推拿治病应做到“用推如用药”,在前人基础上,他自创“李氏定位旋转复位法”,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辩证与辩质相结合,治疗颈椎病有效率达95.1%,尤其是突破了推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禁区,在中医推拿学术史上有重要意义。

  推拿技术靠的是“师带徒”式的口口相传,相关论著少。为让更多人学习推拿,李业甫边实践边总结,在担任安徽中医药大学推拿教研室主任24年间,他亲自编写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建立起完整的推拿学科教学体系,填补了我省推拿学科的空白。通过带教和培训,为省内外培养推拿人才2000多人,通过“师承”培养了21名继承人。如今,他的弟子遍布全省各地,不少学生还在瑞士、美国、加拿大等国弘扬中医推拿。 “推拿就是用简单方法,自己按摩治‘未病’。”为让普通百姓能掌握推拿手法,他还著书《自我保健穴位推拿》,发行量高达22万册。

  出身寒门的李业甫深知学知识的重要,他平素生活极为节俭,但在资助贫困学子上却处处“大手笔”。 2006年起,他每年为江苏宿迁市的10余个孩子捐助学杂费,还为六安贫困地区捐助26万元重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10多年来,共捐助近百万元的爱心基金,帮助130多位失学儿童重返课堂。

  此次当选国医大师,让这位耄耋老人感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传统中医需要一代代地传承和创新。要用毕生的精力,挖掘中医的精华,将其传承好、发展好、管理好! ”

  【人物寄语】

  希望中医推拿能得到很好传承,培养更多推拿专业人才。(记者 王慧慧)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