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他们打造了一段中国制造的“传奇”(图)
//www.workercn.cn2017-07-2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7月9日,在上港集团洋山深水港,一架架集装箱岸桥都是振华重工制造的。

  一度是集装箱起重机最大进口国的中国,已变身为最大的出口国。其背后是一个港机设备制造企业从研发、生产到售后的全力以赴——

  “你们或许无法想象,二十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滩涂。”7月8日,在全球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基地——振华重工长兴岛基地,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重工)副总裁刘启中面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采访团记者感慨地说。

  5公里长的长江深水岸线旁,一架架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岸桥依次排开,这些数十米高的“大块头”将被巨大的特种运输船运往世界各地。它们都是由振华重工制造的。

  由振华重工生产的港机设备目前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82%,并连续19年保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与此同时,一度是集装箱起重机最大进口国的中国,已变身为最大的出口国。而在这段中国制造传奇的背后,是振华重工从研发、生产到售后的全力以赴。

  开创先河的研发组

  2015年3月,上海洋山港决定建设全自动化码头,振华重工负责提供10台岸桥和30台自动化轨道吊。作为全球吞吐量第一的大港,如何提升码头使用率成为洋山港的首要考虑因素。他们大胆提出:在海侧一面,使用自动化双箱轨道吊,配合自动化双箱岸桥作业,尽快释放岸线空间,提高码头的使用率。这样一来,理论上能够提升50%的工作效率。

  压力笼罩着平均年龄35岁的研发团队。“不允许失败,在合同规定的时间,设备必须交付并投入使用。 ”振华重工洋山港四期项目经理忻程龙说,研发小组的每个人都压力巨大。

  “难就难在工况复杂,不像岸桥对应的是靠泊船只上摆放整齐的箱子,在地面上,两个箱子可能会出现八字形摆放、错位摆放、箱子间隙不等的情况。自动化轨道吊要像人脑一样,识别并微调双箱位置,准确抓取。这要求我们必须精确计算出合适的容错率,结合码头实际情况,预设出多种工况。 ”忻程龙解释道。

  2015年7月20日,项目开工不久,振华重工在上海牵头组织了一次三方技术交流会,上海港用户、美国技术公司和振华重工研发人员参会。美国技术公司是设备电控系统的供应商,在单箱轨道吊自动化系统方面拥有技术专利,此次与振华重工合作,共同探索研发双箱轨道吊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交流会围绕“边装边卸”的工艺进行讨论。

  “边装边卸”是场效率革命。靠海一侧轨道吊负责对接船舶集装箱,靠陆一侧轨道吊负责对接集卡集装箱,二者以往的合作模式是单向循环。这次,研发小组演示了新的工艺:海侧轨道吊卸船后进入堆场,陆上轨道吊同时启动,双方在堆场区的某处交接集装箱后,各自进行下道工序,形成双向循环。对此,美方代表连连摇头: “不可能,这真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反对的理由是接力区域容易出现相撞的安全隐患。第一天会议不欢而散。

  会后,振华重工研发团队就美方的疑问进行论证,并去码头实地考察,将方案细化,聚焦接力区域的4个点,并在自动化系统中合理规划行走路径,有效避免安全隐患。

  2015年7月22日下午,几乎是在会议的最后一刻,美方终于点头,同意了这一全球首创的工艺。

  日夜奋战的交机组

  随着全球航运业进入“大船时代” ,坐落在埃及苏伊士运河最北端的塞得港原有岸桥由于高度不够,无法接卸大船作业,影响码头运营效率。2015年,塞得港向振华重工订购4台超大型3E级(超大、超高、超高效率)岸桥,以接卸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8000箱集装箱船,提升码头的运营能力。

  为了确保这4台设备顺利投产,振华重工组建了一个18人的交机小组,在塞得港奋战了60个日夜。

  为了高效地进行交机作业,码头用户提供了吊机设备。设备到港卸船时,会说英语和阿拉伯语的码头现场负责人撒米成为吊车司机和中国交机组的翻译。

  按照卸船流程,交机组解开设备的海运绑扎物,吊车启动,助拉岸桥上岸。千钧一发之际,撒米要求暂停一下: “我要去祷告五分钟。 ”电气工程师赵立马上表示同意。交机之前,他们接受过培训,要尊重当地的文化。

  2016年6月6日,穆斯林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开始了。斋月期间,当地人白天不能进食、喝水。对于交机组来说,工期压力在前,入乡随俗白天不吃饭显然不现实,同时码头作为特殊工种,白天得有人在岗。经过沟通,码头食堂白天为交机组提供一顿午餐。其余时间,他们背上面包和水,在码头调试作业。

  交机调试中的问题层出不穷,经验丰富的交机组总是能第一时间化解。当第一批岸桥到岸,设备试车时大车总是“拖后腿” ,跟不上岸桥运营的节奏。检测了一圈后,他们将目光聚焦在了大车卷盘电机上。“大车卷盘电机光凭肉眼从型号、外观上难以判断是否有异,只有调试时才能发现问题。 ”赵立解释道。经过检测,果然是型号出了问题,赵立马上联系供应商,迅速发来了正确型号的大车卷盘电机进行替换。

  有一天,撒米着急地找到交机组的祝学东,说有台老机器搬迁到新码头后出了问题,怎么都动不起来。原来,由于码头扩建,原先的一些老岸桥要进行搬迁。完成搬迁后,其中1台岸桥却“水土不服” ,在泊位上停靠了两天不能工作。祝学东和赵立前去查看,发现问题根源在于程序下载错误,他们重新下载程序并进行编译,岸桥成功启动,问题迎刃而解。

  2016年7月9日,用户签署了最后一台岸桥的交机证书,交机组按期完成任务。随后,码头用户发来感谢邮件: “非常感谢你们的努力工作、技术支持和完美表现,希望在塞得港项目中我们能够再见! ”(中工网记者  蒋菡  文/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