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张超:“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大国工匠”
//www.workercn.cn2017-02-15来源: 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2月4日,在陕西法士特国家级汽车传动工程研究院试制中心,张超正在忙碌着调试加工轮边减速机壳体。由于项目要求进度急,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采用的毛坯3D打印、组合夹具、CAM软件运用等新技术、新手段,使项目试制周期比正常加工缩短一半。“创新是法士特从三线工厂转身成为中国齿轮行业龙头的法宝,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项技能挑战。”张超这样说。

  当年和张超一起进入公司特壳一车间的有四五十个工人,因为他在实习阶段的优秀表现,得到了公司数控技术大拿黄万长师傅的认可。师傅除了在日常工作中教给他实践技巧之外,还帮助他养成了勤于动脑、不断学习的好习惯。“师傅就像父亲一样,把很多知识和技巧交给我,直到现在,我还会和师傅一起学习、探讨技术问题。”张超说。在师傅的指导下,他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逐渐成为车间生产技术骨干,在工作的第二年就代表公司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荣获陕西赛区数控铣工组亚军,并在全国总决赛中为企业赢得荣誉,还先后获得“全国优秀选手”和“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

  公司成立国家级汽车传动工程研究院,并建立试制中心集中进行新产品试制工作,要在企业各车间一线选拔一批技术过硬的工人参与其中。得知消息后,张超第一个报了名,并且顺利通过考核。当时有人认为他放着好好的班组长不干,又要从一线重新做起,对于个人的前途来说是走了弯路。但张超有自己的认识,试制中心是新产品的“孵化器”,只有在更多接触新产品的机会中,才能切实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是事实上要做到并不那么容易。试制中心众多新产品的加工和调试,每一个都是硬骨头,有一次在S变速箱的试制过程中,他坚持吃住在单位,每天休息4、5个小时,终于顺利完成任务。经过这次调试,张超根据发现的问题,对现有的技术方法进行改进,利用CAM自动编程软件,对产品进行提前编程和模拟加工,不但可以提前检验程序及加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而且节省了机床的调试时间。他参与完成的这一个“零件模拟加工及数控编程标准化”改善项目,不仅大幅度提升了新产品生产效率,而且解决了零件毛坯到场后就可以直接生产的问题,有效降低了调试废品率,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程序错误造成设备调试撞机事故的发生,还为公司创造了经济效益。

  2005年参加工作至今的十多年时间,张超从一名一线普通工人成长为高级技师,从当年的大专生到现在的硕士研究生,他一直没有停止对职业追求的步伐。“我的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能够成为大国工匠,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杨志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