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童松:23年安全实践结晶成“国家标准”(图)
//www.workercn.cn2016-10-28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更多

23年安全实践结晶成“国家标准”

——记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安主任工程师童松

  

  童松是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安全质量监察总部的主任工程师,从事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工作23年的他,通过不断探索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安全标准和体系,主持编制了多项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标准文本,填补了国内关于地铁轨道安全建设标准的空白,堪称“教科书”。

  编制行业手册

  成国家标准

  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初期,工程作业大部分参考的是铁路轨道交通安全标准,由于施工环境和条件不尽相同,地铁轨道交通建设方面并没有细致全面的安全建设标准可以直接拿来使用。

  自1993年调入北京地铁监理公司做监理工程师,童松就非常关注地铁施工建设的安全问题。“施工中,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既然我从事这项工作,就要对工人的安全负责。”童松向记者讲述说,工人从进入施工现场的那一刻起,唯有保证各项工作有安全执行标准,才能降低事故发生。

  为此,在他的主持下,《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标准化手册》编制完成,并在2013年得以应用并推广。这本标准化手册涵盖了安全施工的方方面面,如对门禁系统、竖井监控系统、明挖基坑钢支撑安装作业人员保护装置,以及在施工中工人的安全防护有起到很好的作用。

  “比如有了门禁系统的监控,就能实时统计工人进场出场的人数,及时发现工人是否遇到危险。”童松和同事们通过编制标准化手册,从最基本的问题着手,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手册编制需要事无巨细,童松就到施工现场和技术人员待在一起,反复探讨、反复论证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总结出应对安全隐患的精细化标准。标准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童松就牺牲个人休息时间,白天编制范本的文字内容,晚上到工地继续和技术人员学习研讨。

  如果说这本标准化手册是一个开始,那么可以说童松从此开始了标准化制定之路。他又主持了《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图集》的编制,同时,他参考外省市相关管理经验,还主持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护设计与施工标准图集》。

  “这部图集将施工中的数据和安全标准细化制定,只要拿到这本书,按照这本书的要求操作,可以有效减少安全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童松笑着说道。

  如今,这一系列的标准已经在2014年由住建部批准列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编制工作计划”,并将作为部颁图集印发。此外,随着近年来各地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迅猛,从业人员大量增加,为避免出现工人技术良莠不齐,童松于2016年主持编制了《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安全应知应会》,让一线工作人员能够尽快熟知工作中安全操作须知,减少事故发生。同时,也使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更加系统、全面,效率效果显著。

  研发隐患排查平台

  成国内首个

  安全生产是施工建设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如果说施工建设标准是工人安全的保障,那么将信息科技运用到工程建设中来,不仅降低了工人施工危险,也让工程质量得到更高的保障。

  有着创新思想的童松,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水平,打造了国内首个隐患排查系统平台,并荣获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11年,童松所在的公司启动了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而童松作为业务骨干全程参与了系统研发,负责并完成了隐患条目编制、确定考核参数、系统模块功能确认等大量工作。

  2013年起,他又作为主要负责人,组织完成需求征集汇总、体系文件修订、系统升级、人员培训等工作,可谓公司隐患排查系统第一人。

  “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从发现隐患到治理隐患,是闭环控制,实现整治结果可追溯的效果。”当记者问起这个系统主要起到什么作用时,童松认真地开始了讲述,“施工的工作人员在发现隐患后,通过及时上报至该系统中,而后每一次的排查和整治结果都会有相应的记录。”

  这个系统自2014年7月建成,于2015年投入使用,迄今已有累计87个标段、近1500人使用该系统,实现了对公司建设管理的所有项目工作面,以及从甲方到施工单位再到监理单位所有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全覆盖。隐患排查系统平台累计排查各级隐患28454项,99%的隐患已完成整改消除。

  合理统筹时间家里家外

  成“一把手”

  1997年,童松的父亲患上了脑溢血,左侧身体未能完全恢复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后遗症越来越严重,还出现了老年痴呆等病症,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大小便失禁、情绪失控。而且,他还不肯接受外人的照顾。童松的母亲同样年岁已高,腿脚不便。

  白天,童松在工作岗位上是严谨认真、业务高强的安全人,下班回到家,他是孝顺体贴、开朗热情的“顶梁柱”。“我只有做好时间统筹,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在保证完成工作任务、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挤出时间给家人。”他这样说道。

  从父亲患病到如今,童松时常陪伴在父母身旁,妻子承担起了照顾孩子和家庭的重担,让他能够全身心的把工作之余的时间留给父母。

  他每天到父母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老父亲洗尿湿的裤子,晚上伺候父亲洗脚,每个星期至少给洗一次澡。此外,还要经常为二老量血压、理发、剪趾甲……节假日遇到天气好的时候,他还会开车带着老两口到郊外散心。每逢周末,就把妻子、儿子接到父母家,让老人感受含饴弄孙的乐趣。(刘欣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