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张欣:专注作品的“创新人”(图)
//www.workercn.cn2016-08-31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张欣完全符合传统的工科生形象:他性格温和,谈吐谦逊,聊到工程项目,总是思维活跃,带着别样的兴奋。“我年纪大了,我们那代人,进了一个单位,就会有一种忠诚感,抱的就是为单位终身服务的心态。”张欣说。

  这位自称“年纪大了”的人,其实只有40多岁,不少拥有“上海第一”、“全国第一”和“世界第一”称号的重大市政排水项目,都是由他牵头完成的。

  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项目

  就在两个月前,张欣负责的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一期(除臭)工程刚刚竣工,建成后它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除臭项目,当时被称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一是难度高,在将几十万倍的臭气浓度治理到小于10倍的国家最高标准;二是规模大,改造厂日处理规模是亚洲最大、世界前三;三是时间短,不到半年时间要完成总面积相当于280个足球场的厂内所有臭气点的封闭收集和高效处理。”张欣说。去年底,上海还遭遇了难得一见的极寒天气,工期又耽误了一个半月。

  作为上海市政总院副总工、还兼任第四设计院的总工,张欣手中同时负责的项目多达十几个,每个项目的设计图都要亲自把关。尽管如此,张欣在项目上一点都不“撒手”。时间紧,张欣就和团队驻扎工地,和工人们同吃同住。每晚8、9点钟,团队就聚在一起,统计工程量,将每天的完成量都做成表格,挂在墙上,对比进度。“如果单日进度完不成,我们就要分析为什么完不成,要怎么弥补。”开完会,常常到11点多。最终,团队想方设法保证项目在今年6月如期竣工了,取得了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敢挑战 敢创新

  20世纪90年代,上海要对中心城区十一座老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改造项目就像是量体裁衣,比新项目更复杂。”张欣说,“当时干劲特别足,难度大,恰好对自己也是个挑战。”为了全面掌握污水厂的详细构造和设备设施情况,张欣经常跑到厂里和技术主管、工人沟通,寻找瓶颈和问题症结,然后针对老厂的特点,梳理出最简单实用的方法进行改造。

  直到现在,张欣还保持着年轻人活跃的思维。在白龙港污水处理除臭项目上,如何给单座200×300米反应池严密加盖成了最大的难题。张欣和团队想了很多办法,进行了很多试验,最后利用类似斜拉桥的吊索,配以定制的轻型龙门吊,实现了精确吊运和精密装配,从而解决了问题。迄今为止,张欣申请专利超过30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包括无骨架大跨度低净空轻型除臭罩、臭气收集风量平衡指示及控制系统等,而且不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还注重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推广,该项目就为市政总院创造了上千万元的产业化收益。

  如今,张欣的团队80%都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也会鼓励员工们勤思考、勇创新。“挑战难度大的项目就像摸着石头过河,过程中有很多可以思考和提炼的。”张欣说。他带教的多个青年人才已成长为总院骨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无论建成的项目是‘上海第一’还是 ‘全球第一’,这些成就都是集体的功劳。”张欣总是格外谦逊,“市政总院一直是块金字招牌,我进院的时候,是遇上了好机遇。”作为全国最早建有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上海在1995年开始改造一批污水处理厂。在全国排水行业中响当当的市政总院当仁不让地承接了改造项目,张欣就在这时大展身手。

  “当年我学到了很多老同志的设计思路和理念,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工匠精神,这是市政总院给我的最大财富。市政总院在全国市场上还有很多优秀的项目,也给了我很多锻炼的机会。”张欣感慨,“每个项目都应该是经过认真构思、反复斟酌后的作品,体现的是设计工程师的人品和水平。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将市政总院优秀的设计风格传承下去,能够让市政总院在全国范围内,始终保持技术引领,始终保持行业领先的地位,让我们这个团队始终保持最强大的战斗力。” 

  市政设计创新精英谱

  张欣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持过各类重大工程50余项,多次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上海市政工程金奖,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工程设计及咨询奖30余次,其中获“FIDIC百年工程奖”1次、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1次、科技进步奖2次,受理、授权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曾获上海市建设功臣等荣誉称号。(戚颖璞)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