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席小军:为创新而来的“席匠人”
//www.workercn.cn2016-07-04来源: 陕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为创新而来的“席匠人”

——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席小军

  从一名普通的技校毕业生、一线操作人员,一步步成长为岗位创新能手,18年来,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陕汽集团汽车装备制造厂铣磨班班长席小军,凭着自己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努力,在生产中攻坚克难,探索创新,获得诸多创新成果,被同事们称赞为“席匠人”。

  “做就要做到,做就要做好。”自1998年技校毕业进入陕汽,这句话就成为了席小军的座右铭。因为工作需要,原本钳工专业出身的他,不得不从头学起铣工。为弥补知识短板,无论何时,他随身都会带上笔记本,学习已经成为18年来每天的必修课,他的梦想是要成为“高技能人才”。

  为了这个目标,他坚持每天做到“三个一会儿”——“上班早到一会儿,班中少休息一会儿,下班晚走一会儿”。只要一有空闲,就向师傅请教各种技术问题,并且认真记在本子上,十几年来,仅学习笔记就记录了厚厚40余本。为提升实际操作技能,他利用其从事岗位试制零件种类多、加工难度大的特点,对照图纸工艺要求,反复琢磨、虚心向师傅和同事讨教,钻研和尝试灵活的加工方法,争取一种产品多种加工方法。

  工作中,席小军不知多少次被飞溅的铁屑烫伤、飞边毛刺划伤、衣服沾满油污,他都不在乎,“我是一名普通人,做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自我要求严格,踏实工作,老实做人,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能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席小军说。

  2009年4月开始,席小军所在班组接到了新的生产任务,而当时却没有专用的工装夹具。按照传统方法加工,每台铣床每天只能加工20件,面对日产160件的任务,班组人员每天工作11小时,非常辛苦。后来,席小军从儿子玩积木的游戏里受到启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得到领导和同事一致认可后,做了一套L板作为装夹定位铣具,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质量也很稳定,这个装夹定位方法后来推广运用于同类零件的加工。

  从此,席小军带领他的团队开始了一系列技术创新,自主参与的改善创新成果67项。其中,推力杆支座加工方法改进项目,提高生产效率5倍,一年节约资金50余万元,该项目获得“QC”国优奖;提高发动机左/右托架加工效率项目,提高工作效率将近4倍,年节约资金40余万元,获得“QC”国优奖;对支架类零件铣削方法改进,提高效率5倍以上,年节约资金20余万元,获“QC”国优奖,还有不少获得全国机械行业、陕西省的创新改善项目奖。

  因为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人员流失严重、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过去一段时间,装备车间铣磨班已成了厂子里的老大难。领导找席小军谈话时,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使他毫不犹豫地接下分厂最艰苦的铣磨班一职,并最终通过开展“多能工”培养,既解决了厂里人力资源在生产任务分配过程中的不均衡问题,保证了生产任务按期完成,也提高了职工的收入,稳定了员工队伍,调动了班组员工的积极性。

  多年来,席小军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先后荣获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十大能工巧匠”“创新高技能人才奖”等荣誉称号。(本报记者 周明 通讯员 王向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