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刘永贵、王菊英夫妇:无法消退的记忆
//www.workercn.cn2016-06-28来源: 中工网
分享到:更多

王菊英肩扛大线,刚从山里出来

正在忙碌的刘永贵

夫妻俩合力取下电瓶的外套

  日出日落,时光流逝,一些记忆会慢慢退去。此事虽已过去数月,但留在脑海里的记忆还是那样清晰……

  那是两个月前的一个清晨,当夜色慢慢褪去,东方刚露出鱼肚白,川庆塔里木盆地东秋8三维勘探项目工地南、北营地开始躁动起来。做饭的炊事员用干柴禾点燃灶堂里的煤块开始做饭。从烟筒里冒出来的煤烟有点呛人。随即,灰白色的烟雾随着山间飘来的微风,扩散在空旷的营地周围,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营地帐篷里,外部班的检波工,放线工匆匆起床,简单洗漱收拾好就吃早饭。或米饭或面条,狼吞虎咽,不得懈怠,天一亮就扛起工具和设备出工赶赴山里的施工测线上。驻地远离施工测测线,每天先坐车到山脚下,之后就攀爬上山。晚上太阳落山前,所有出去的施工人员全部都要收回到营地。

  与跋涉奔波在千余平方公里作业区内的1700多名资料采集施工人员一样,外部班刘永贵、王菊英夫妇今年春节一过就从陕西老家,来到新疆塔里木东秋8项目工地上,一转眼就是两多月了。丈夫刘永贵年过半百,已在物探队打了4年工,放大线、埋检波器、搬运设备,多项工作他都干过,今年在东秋8项目主要负责运送电瓶。这种电瓶单个重24公斤,每次要收两个。先从山里收出来,再送到下一个测点上。对耗尽电池的电瓶,要送回营地先充电,等电充满后又送出去。或背或挑,搬运一趟至少要3~4个小时,有时甚至要更长的时间。

  得知今年东秋8项目上得早工程量大需要人手,刘永贵就把妻子王菊英也带了出来。经过先期的身体健康检查和专业技能培训,两样都合格后,才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季节性用工劳务合同,被安排在外部班收放大线(电缆),负责收放2根大线。别看她已年进半百(1966年出生),可干起活来劲头十足,动作麻利。搬测线时,她在山上不到1个小时就收好了,又把重达30公的大线从山上扛下来,再转移到下一个测点连接上,以保证采集施工时排列上布设的19152道检波器全部畅通。晚上收工回到营地后,还要对从工地上带回的大线进行测试,检测没有什么问题了,第二天又坐车到测点的山脚下,扛着山上去,在另一个测点上把线布好,这需要花大约一天的时间。

  西北野外勘探施工作业多是以男人为主,营地上一般都是搭建能住8-10人的大帐篷。近年有少量女工上了工地,他们多是夫妻俩。施工单位专门购回供夫妻用的小帐篷,这成了野外营地一道独特的风景。今年出工以来,刘永贵、王菊英夫妻俩被安排住在工区南边营地的一顶小帐篷里。他们早上一同出工,到了测线上就各忙各的见不上面。每天,妻子王菊英把山上的大线收下来后会稍作停顿。她在车旁等着丈夫背电瓶过来,把一杯刚从保温瓶里倒出的热水递给丈夫,待他喝完水,两人便随着从山上转移测点的人流,到下一个检波点桩号放线、收线,安装收放电瓶。

  4月22日上午10点过,记者偶遇刚从2568线出来,在山下路口相聚的刘永贵、王菊英夫妇,随即用镜头记录下夫妻俩短暂相会的影像。

  记者发稿时,川庆物探塔里木盆地东秋8三维勘探项目野外采集已于5月1日比施工计划提前30天圆满结束,资料处理解释工作正在川庆物探西北研究中心紧张进行,最终地震成果可望于今年10月中旬全部提交。(图/尹静 文/屈永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