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王南石:新时代的“老匠人”
//www.workercn.cn2016-06-27来源: 新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他是新时代的“老匠人”

——记优秀共产党员、南京晨光集团装配技师王南石

  “我只是一名普通工人党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南石刚从央视“七一晚会”录制现场回来,头发花白的他谦虚地对记者这样表示。他身后办公室的柜子里,密密麻麻地摆着各种获奖证书和奖杯: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国家级荣誉,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事们说他身上有“工匠精神”,凡事精益求精,工作30年,没一点失误。他是新时代的老匠人,他领办的“王南石首席技师工作站”去年被授予“王南石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在这里,王南石带出很多优秀技师。

  王南石是中国航天科工南京晨光集团公司航天伺服自动控制系统装配特级技师。1957年出生,学历不高,好钻研。1999年,他提出改进油泵机械密封性能的技术方法,使油泵一次交验合格率由不足30%提至95%以上。

  王南石多年来坚持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融合成系统创新,先后主导或参与完成的工艺技术攻关、产品装调技术研究项目等,多达30余项,撰写技术论文10余篇,解决了许多精密装配的技术难题,在航天伺服自动控制系统零部件工艺技术突破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5年10月面对党旗举起右拳宣誓的那一天起,就从未敢忘记自己的誓言,从未敢忘记作为一名工人党员的职责和作用。急难任务面前看担当,面对一个个技术难题,王南石自觉践行诺言。同事刘长坤说,有一次,某型号液压油泵传动齿轮副装配定位精度不高,导致产品未能通过试验考核,以当时工艺技术,短时间内难以解决这个重大技术难题,科研生产一时陷入僵局。王南石通宵达旦地找资料、做试验、分析数据。同事知道他又铆上“倔劲”了,只好悄悄给他的茶杯续上热水。当他终于创造性地设计出巧妙的工装解决该问题时,大家看到,他那兴奋的笑容背后,是满眼的血丝和满身的疲惫。

  生活里的王南石,最爱听古典乐,也爱看哲学等思辨性强的书。古典乐的深沉,哲学的缜密与严谨,也渗透到他工作的每一处细节。他从事的伺服自动控制系统装配工作,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该公司党委副书记徐微陵说,“工作30多年,经他装配调试的各类型油泵达数千套,没有一套因装配调试质量发生问题。”

  采访期间,王南石一再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航天产品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一丝侥幸,“一点点不到位,产品会发生质量问题,但凡涉及工作要‘死磕到底’”。王南石的徒弟盛宏亮告诉记者,王师傅对生产组装配时的尺寸要求极高。在盛宏亮等年轻一辈看来,装配尺寸只要在允许范围内就可。但王南石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只求及格,要求一个最精细、最好的尺寸。” 王南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工人要有工匠的精益求精精神。”

  “既然我是一名党员,就要做好表率”,成为航天科工集团的首席技师后,王南石担负起培养年轻技术骨干的责任,领办了“技师工作站”。去年,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命名,正式挂牌成立“王南石技能大师工作室”。徒弟形容王南石是个“老匠人”。他把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心血,手把手传授给他们。他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给徒弟们编写独家教材;综合理论知识、科学方法,给徒弟开培训课,先后培养出特级技师1名,高级技师2名,技师16名。他还带领大家打通了20余处生产“瓶颈”。

  谈及工作成就,不善言辞的王南石连忙摆手,“作为工人党员,工作中就是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他的习惯是,凡事动手前,要做好理论等各种准备,“准备工作做充分了,减少试错机会,一次攻克才是最理想效果。”王南石说,“对于我们工人来说,为了实现2025中国制造目标,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品质心和求知心,发扬真正的工匠精神。”

  本报记者 朱秀霞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