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军转干部王正奎:从坦克驾驶员到文博专家
//www.workercn.cn2016-05-28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军转干部王正奎:当兵不怕吃苦 做事不怕受气 读书当成享福

从坦克驾驶员到文博专家

专家当年是个兵 张震摄

  聚焦转业复退军人风采 坚定军队改革信心

  在2016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中,南京博物院一段反映泰州市姜堰文化的展示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注目:单塘河新石器时期遗址,见证4000多年前先民的足迹;距今约3000年的天目山西周遗址,又是江淮地区一座罕见的古城。

  很少有人会想到,对此作出贡献的姜堰博物馆馆长、文博专业副研究馆员王正奎是一位军转干部。服役期间,他曾是一名坦克驾驶员,1998年以副营职转业后继续保持不怕吃苦、不怕受气、读书不停歇的劲头,在文物管理和保护领域卓有建树。

  吃苦

  选岗不时髦 吃苦是补药

  “超龄”提干的兵有绝活

  王正奎个头不高,登坦克、搬物资比起高个子要吃力得多。

  今年55岁的王正奎臂力过人。他说:“全靠当兵开坦克,打下了一个好底子!”其实,他转业后从事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一直在干“使力气”的活儿。

  1980年11月,19岁的王正奎应征入伍来到坦克兵某部,领教了什么是高强度、大噪音。新训结束后下连,领导逐一谈心,王正奎不选汽车驾驶等时髦的军民通用技术,主动提出当一名水陆坦克驾驶员。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水陆坦克驾驶训练的真实写照。闷热的坦克车内温度有时高达六七十摄氏度,汗水湿透的工作服能浸出白花花一片盐霜。王正奎回忆说:“车外卷起的土灰,把脸上盖得只剩两只眼睛,像熊猫一样。”

  坦克水上驾驶危险性更大,无时不在考验坦克驾驶员的智慧和素质。一旦熄火需要拨齿轮,不能像在陆地上一样开后盖,只能从前隔板钻进发动机肚子里,机器滚烫,空间超热,被烫一下也只能忍着。坦克上的几块蓄电池要经常搬上搬下,充电保养。“每块60多公斤,臂力巧力必须超强,否则根本搬不动!”回忆当初经历,王正奎说:“吃苦是补药。转业复退军人建功第二战场,也要善于吃这副补药!”

  靠着不赶时髦、甘愿吃苦的劲头,王正奎被选送到某坦克乘员训练基地受训,结业时成绩优异又被基地选中留下。确定提干对象时,本来他已超龄两岁。只因作为优秀班长、党员,考试又进入前两名,符合放宽条件,他才有机会成为预提对象。同期到教导队集训共有56人,结业考核时王正奎成为3名全优学员之一。

  王正奎靠吃苦“吃”出一手绝活儿,先后被任命为保障连排长、学兵连连长。连长干了4年多,他带出一大批优秀车长、驾驶员。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王正奎转业时不选热门行当,成名后不忘肩头责任。从他的特殊经历,转业复退战友又该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