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上海铁路局芜湖运用车间客车第2指导组:山间里一群快乐的“大车人”
//www.workercn.cn2016-05-17来源: 中工网——《安徽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学习机车基础知识

  使用“军望信号机”强化知识

  机车间现场实作

  “大车”是老百姓对火车司机的昵称,这个称呼饱含着对火车司机工作的认可和尊敬。在安徽芜湖,就活跃着这样一群由客运火车司机组成的优秀团队,他们是“安徽省工人先锋号”获得者——合肥机务段芜湖运用车间客车第2指导组。

  这支先锋团队成立于2014年6月,共有34人,担负着皖赣线芜湖至倒湖、宣杭线芜湖至杭州、铜九线芜湖至九江的千余里客运列车牵引任务,纵横在祖国的青山绿水之间,自称是“山之队”的他们,在别人眼里就是一群“山间里快乐的大车人”。

  心怀梦想 不远千里来相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在“山之队”的成员心中,当一名驾驭“钢铁巨龙”的火车司机就是他们心中永恒不灭的火焰。

  “90后”学习司机汪晨,24岁,来自于中国“红茶之乡”——祁门。这个当年高考以全县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被北京交通大学录取的帅小伙大学毕业后,谢绝了跨国公司的高薪和稀罕的北京户口,毅然打着背包回到家乡,从一名“白领”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大车”。虽还是学习司机,他也很自豪地在朋友圈里写道:“听到车轮与钢轨摩擦的咔嚓声,听到火车轰鸣的汽笛声,我的心灵为之一振,我的生命被唤醒,能以自已的爱好为职业,我无怨无悔。”

  “70后”的奚丰收,是铁路专业毕业的中专生,同汪晨相比,这个“半路出家”的“火车迷”道出了追梦的过程:“我从小就爱好火车,中专毕业后本以为上铁路就能开火车,结果竟然被分配到了工务段,天天能看火车,却“摸”不到。看见火车司机驾驶着机车从自己面前呼啸而过,真羡慕!”成为一名火车司机的梦想激发着他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2006年30岁的他,经过个人的努力和单位的调剂,终于成为一名骄傲的火车司机。

  “山之队”的班长——指导司机黄仕军,也是一个执着的人,当初曾经可以进机关单位工作的他,为了实现自己“大车”梦,毅然放弃了原有的工作岗位。与他们同样经历的“大车”还有很多,他们放弃了原有的工作岗位、甚至是他人艳羡的舒适岗位,毅然地来到“山之队”,在青山绿水之间,将欢乐送至千家万户。

  心无旁骛

  勤学苦练提技能

  为了提升自己的驾驶技术,没有一身过硬的看家本领是不够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山之队”成员,做不到理论规章“一口清”、故障操纵处理“一手精”是不行的。

  “山之队”成立之初,由于新接DF11型机车带来的巨大的业务难题和技术障碍,一切得从零开始。时间不等人,在指导司机黄仕军的带领下,司机程杰、刘俊、杨木林等一行人,做起了老师的“小尾巴”,想尽办法偷师学技,如饥似渴地“强记”知识。他们“闭关修炼”一周,吃在机车上,睡在机车上,饿了就吃几个馒头充饥,困了就在司机室斗大的地方打个盹。机车上大大小小8000多个零件“新面孔”,愣是摸成了“老面孔”。一本新的机车电路图到“出关”时已被他们“消化”完,眼睛一闭,每一个电器元件的结构、原理、功用全部从脑子里往外蹦。有了这套“硬功夫”,自使用DF11机车以来成功处理了多起机车故障,未发生任何一起责任事故。

  “60”后的高级技师杨祥明,是一位退休时间倒着数的老司机。开了大半辈子货运机车,是出了名的“铁把子”。自来到“山之队”,老师傅也遇到了新问题,操纵货车带了许多老习惯,比如制动机使用冲动大,按标停车不准确,直接影响乘客旅行舒适度。杨师傅也是出了名的牛脾气,自然不会放过这些小瑕疵。下班退勤他不是急着回家,而是跟着操纵技术好的司机便乘学习,虚心请教毫不逊色年轻人。不到一个月,“一跑三顿”的“拖拉机”变成了“一马平川”的“滑翔机”,客车操作的感觉找对了,“牛”师傅的每一把闸都是“标杆”,在车间的“平稳操纵”竞赛中脱颖而出,还取得了全车间平操第二名的好成绩。

  心有担当 攻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