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上海铁路局新长工务段:在钢铁长龙上“绣花”
//www.workercn.cn2016-05-1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他们的目标是力求实现轨道几何尺寸零误差——

在钢铁长龙上“绣花”

  一边是运行的列车,一边是火热的工地;近百个施工点分布在沿线,10多家建设单位同时开工;土质松软、水系发达,施工难度大,工期要求紧……这便是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面临的施工状况。

  5月15日,宁启铁路复线将正式开通运行。在此之前,上海铁路局新长工务段的职工们,从去年10月开始精调作业,他们在钢铁长龙上从事绣花般的精细活,目标是力求实现轨道几何尺寸零误差。

  新长工务段段长吴文广告诉记者,宁启铁路复线是苏北第一条高铁,也是由既有线改造而成的第一条有砟轨道高铁线。复线改造,意味着施工情况更为复杂。

  假如动车组列车以200公里的时速运行,每秒钟就要行走56米,这就需要钢轨十分平顺,水平、高低、轨向、三角坑等误差不得超过1毫米,这样才能确保列车运行安全和旅客乘坐的舒适度。既有线有砟轨道精调,全路少有,新长工务段也是首次承担此项工作。而在营业线上施工,只能利用“天窗点”作业。工务段尽可能将精调施工方案做细做全。“Ⅲ型枕地段捣固插镐深度416毫米”、“钢轨夹持时间不小于0.9秒”……在1.3万余字的施工细化方案中,时间计量单位是“秒”,距离以“毫米”计算。

  1毫米的精度,对无砟轨道而言相对容易控制,而对由道砟、轨枕、钢轨、道岔等组成的有砟轨道来说,却十分困难。因为有砟轨道几何尺寸只能通过捣固作业,由道砟的量和密实度来调整,相当于拿着金箍棒来穿针引线。

  新长工务段自加压力,要求按正负0.5毫米误差现场作业,力求零误差。为从源头上确保精调的精度,全段上下开动脑筋,经过反复实验对比,决定通过在钢轨中线设立控制桩的方法,为测量提供精准依据。钢轨轨面究竟要抬升到什么位置,只要就近测量与控制桩桩面的相对高度就知道了。因为有控制桩,有效避免了返工,确保了精调进度。经检测,已精调线路全部达优。

  线路科助理工程师冯通负责线路设备的动态添乘及数据分析。每次上车添乘前,冯通都要把前几次的数据资料整理出来,并搜集当日管内施工、天窗作业等情况。列车运行中,除了“照顾”好仪器外,冯通还得全神贯注地盯着不断向前延伸的线路设备,并不时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记录着,“不能走一丁点神”。每次添乘需要两三个小时,下车后,他的眼睛盯得酸痛,腿脚也站得酸麻。全长近270公里的宁启线,近一个月里,冯通每天添乘2到3次,累计行程达2万公里。

  1988年出生的赵龙飞,是扬州东线路工区工长,肤色黝黑。工区管内岔线设备多、精调任务重,赵龙飞在设备达优整治、纠缺路外安全隐患时求精、较真,工友们称他为精调现场铁面无私的“小包公”。今年4月初的一天夜里,得知所在工区有一组道岔,列车经过时显示运行不平顺。他便与工友们打着手电筒反复查找,最终发现道岔前方一处偏差仅2毫米的“S”型轨向,以及道岔侧面五个突出约1毫米的焊接梗,整治后,第二天,动检车平稳通过。“像包公查案一样,明察秋毫。”工友对赵龙飞竖起了大拇指。

  新长工务段党委书记周承军感慨:“正因为参与精调的干部职工个个不怕苦不怕累,用工匠精神精心作业,才保证了线路的如期运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