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3位一线职工代表的履职故事
//www.workercn.cn2016-03-04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大幕即将开启,3月2日和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们抵达北京后,都在抓紧时间调整、完善自己的建议。

  撰写建议、议案,是人大代表履职尽责过程中的两种重要方式,那他们的建议“灵感”来自哪里呢?记者采访了3位全国人大代表,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履职故事。这3位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来自一线的工人代表。

  “灵感”来自于“走近”

  王润梅代表是山西省太原市公共设施管理处第二道排养护管理所水道组三组的组长。作为来自基层的代表,王润梅有一个让人羡慕的经历:曾经两次旁听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

  “如果你不到现场,恐怕不会想到,人大常委会会议上的争论那么激烈。”回忆起去年4月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的情景,王润梅说,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审议有关《食品安全法》草案的时候,不是“一团和气”地肯定,而是有否认、有质疑,相关部门负责人甚至被问得答不上话来。

  “人大常委会委员开会之前都做了大量调研,所以问题问得都非常到位。遇到答不上来的情况,相关人员会马上下去商量,并尽快把答复提交给常委会。”

  通过这两次旁听,王润梅更加懂得了应该怎样当一名人大代表。“平时,我都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条件到各个单位、社区去了解大家的想法。”王润梅告诉记者,这次两会之前,就有一线工人提出:不仅技术工人需要加薪,一些看起来技术含量不高、但需要经验积累的工种,尤其是耗费体力的工种,也应该提高薪酬待遇。

  “要让这些群体有待遇保障、有盼头,而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王润梅说。

  “灵感”来自于倾听

  闫光华代表很坦诚,她说自己今年的建议来自于同行的建议。

  闫光华是河北省邯郸市城管局垃圾分类管理处的环卫工人,她工作在整个环卫工作的最后一道环节上。

  “我们的工作是从生活垃圾中分拣出一些可以二次利用的废纸、塑料瓶,然后再对垃圾进行填埋处理。”闫光华回忆说,16年前刚上班的时候真是苦不堪言,每天在垃圾坑里工作,被熏得“哇哇大吐”。“那苍蝇多得,一张嘴都能飞进去好几个。”

  “我今年提的建议就是进一步加大垃圾分拣的力度,不仅仅是我所在的生活垃圾分拣岗位要加大力度,同一个系统中的建筑垃圾分类处理也要加强。”

  闫光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邯郸市通过生活垃圾产生的沼气每年可以发电1200万千瓦时。而据测算,100万吨建筑垃圾可以生产出来2.5亿块防火环保墙体材料。闫光华希望,这些被放错地方的资源能够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贡献。

  “灵感”来自于感受

  “我就是环卫工人,他们身上的痛就是我的痛。”王月清代表是黑龙江省龙江县环卫保洁队的队长,今年她带着4个建议来参加两会。

  “4个建议中,有3个是关于环卫工人的,分别是: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人身意外保险,把环卫工人等新增低收入人群纳入政策保障范围。”

  王月清告诉记者,她提出这3个建议并非仅从自己所在的地区出发,而是从全国范围出发来考虑问题的。

  “每次外出学习培训,我都会了解一下当地环卫工人的情况。”除了去比较发达的城市了解情况外,王月清还经常到一些欠发达地区走访调研。

  “有关部门对于我们人大代表的建议是非常重视的,但因为执行的层级比较多,有时候政策出来了,执行的时候却因为责任主体不清等各种原因难以落实。”针对这个情况,王月清今年不再提一个包含若干方面的“大建议”,而是将建议指向了具体的职能部门。

  “我的这几条建议,都是针对环卫工人现实需求而提出来的。”有着14年环卫工作经历的王月清以“免费早餐”为例告诉记者,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凌晨出来上班的环卫工很难吃上一口热乎饭。如果回家吃,大量时间、体力消耗在路上,徒增劳动压力;如果发餐费,又会有收入不高的环卫工因为攒钱而放弃早餐。

  “所以,我提出的建议是发放早餐而不是发放餐费,这一方面是保障了职工的健康,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对环卫事业的重视和尊重。”王月清说。(中工网记者 张世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