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中海油981深水钻井平台平台经理来宣朝:“钻”向深海更深处
//www.workercn.cn2014-11-25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束巨大的橘黄色火焰从钻井平台的燃烧臂中喷薄而出,瞬间照亮了夜幕下的南中国海。2014年8月18日,中国海洋石油深水自营勘探获得了第一个高产大气田陵水17-2,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

  完成这次海上钻井作业的正是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而坐镇指挥者正是36岁的“少帅”——平台经理来宣朝。

  驾驭的是世界瞩目的超一流钻完井装置,探索的是南海深处10000英尺以下的超深水海床,管理的是近200人的高素质队伍,肩负的是为祖国在南海探寻战略能源的任务。担得起该重任的是何方人物?“挑战纪录,攻坚克难,是我的光荣和骄傲。”这个目光坚毅的陕西汉子干脆地说。

  2013年11月,“海洋石油981”计划在“荔湾21-1-1”井作业,作业水深2451米。若钻探成功,将创造我国深水钻井纪录,也将成为亚洲范围内钻探水深最深的一口井。然而此前,这样的超深水钻井技术仍被牢牢掌握在欧美国际一流油田服务公司手中,对于中国乃至亚洲来说,都是一片空白。

  “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三无’——无同行相似超深水案例参考,无平台人员超深水作业经验,无平台超深水作业管理经验。”来宣朝回忆,“没有经验就只能边干边学。”

  管柱内充满着油基泥浆,如果发生泄漏,其造成的污染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在超深水海床之下的低温,也容易出现可燃冰,操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设备结冻甚至引起作业风险。来宣朝带领团队,针对主要的风险控制点进行了多方研讨,手里是各个循环流程和操作程序,脑子里是多年的水下钻井经验,最终,一个围绕着油基泥浆的应对方案产生了。在他的高效调度下,各种设备的有效运行率高达97.5%,与此相比,欧美一些钻井平台有效运行率还不到80%。

  挑战在紧张有序地展开,最终,2451米超深水井作业成功,我国一举打破了欧美在超深水钻井领域的垄断地位,来宣朝可谓功不可没。

  在981平台超深水作业的过程中,一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工程师们:批量钻井中,虽然井位之间距离较近,但每钻完一口井眼,平台都要将钻井防喷器从深海收回到海面平台之上,平台自航到下一个井眼的位置,再重新将防喷器等下放至海底。据初步估算,按照2000米的水深,防喷器的“一上一下”,至少要耗费7天7夜的时间。在高投入的海洋石油钻井作业,时间就是金钱。为此,来宣朝组织平台技术团队反复讨论,多方查阅咨询,最终设计出一个巧妙的技术方案。

  钻井防喷器离开海床后,通过详细了解海床地形等资料,不用将整个防喷器收回到海面平台之上,而是将防喷器上升到距离海床足够的“安全高度”,平台“拖着”防喷器在海中直接平行移动到下一个井眼。“如果在天气条件允许,且井位之间距离不远的情况下,这么做风险完全可控。他这点子一出,一下子节省了至少一个星期的时间!”981平台第二任经理刘超感叹道,“这样一来,足足省了4000多万元人民币!”

  这一身过硬的海上钻井功夫从何而来?“是中国海油培养了我。”说到这里,来宣朝腼腆一笑。13年前,大学毕业的来宣朝踏上了作业水深450米的第三代钻井平台“南海五号”,2006年被派往水深1000米的第四代钻井平台“阿尔擘沙”,2010年他最终登上了水深3000米的“海洋石油981”。从平台的最基层甲板工干起,到最高层的平台经理,从450米到3000米,从第三代到第六代,来宣朝一步一个脚印,从操作到技术再到管理,紧跟中国海洋石油探索的脚步,成为了深水钻井的领头雁。

  “近年在全球获得的重大勘探发现中,有50%来自海洋,主要是深水海域。”来宣朝告诉记者,“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深水井出现,此刻我要在平台上培养更多的深海钻井人才,让他们把钻探技术带到深海更深处,迎接‘海洋强国梦’的新一轮挑战。”(记者 杨舒)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