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副刊-正文
李浩:飞行的航迹永远向前(高清组图)
//www.workercn.cn2017-05-24 14:14:57来源: 央视网
分享到:更多

  奉献之“得”是值得

  人的一生,在每个关键时期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选择。

  于李浩而言,在他心里这三十多年只做过一次选择:18岁那一年,他选择做一名空军飞行员;48岁那一年,他依旧选择做一名空军飞行员。

  “这么多年,最愧对的是母亲,最感激的是妻子,最亏欠的是女儿。”即便是铮铮铁汉,也有侠骨柔肠。

  自从18岁当兵离家后,回家次数便寥寥无几。儿行千里母担忧,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干飞行的,每月一封的家书只要晚到几天,老人家就会牵肠挂肚,坐立不安。2012年,瘫痪在床4年的母亲突然病情加重,身体状况每日愈下。当时在外驻训的李浩肩负重任脱不开身。母亲去世前一天,他接到了家里的电话。老人的声音微弱而熟悉,一直含糊叨念着他的名字……电话这头一身军装的他早已泪如泉涌,放下电话便请假回家,可没想到还在途中就接到了母亲去世的噩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进门后的沉痛一跪成了他与母亲最后的道别,所有的悲伤随着眼泪流向了胸口。军人,意味着担当和责任,意味着奉献和牺牲,也意味着再大的悲伤都得一个人默默承受。

  结婚28年来,聚少离多。在女儿成长的关键时刻,他多数时候无法陪伴在身边。家里的大小事务都由妻子一个人忙活,既要上班又要照顾重病老人和孩子。在多个角色的慌张转化中,她与丈夫并肩长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顶梁大树,家国情怀在中国两个最普通的家庭里扎根生长。

  “作为军人,必然会有牺牲。”每一个字从这个年过五旬的老飞行员口中说出的时候,仿佛有千钧般的重量,铁律军魂让人肃然起敬。只有了解的人才知道“牺牲”这两个字的分量有多重。

  忆及往事,这个一向刚强的老兵突然红了眼睛,悄悄抹起了眼泪。2008年,李浩的一个战友在海上训练时,因仪表显示故障导致人机坠海不幸遇难。战友情深,每每想起,他总是抑制不住的难过。

  妻子说他是一个内心柔软的人,女儿说他泪点很低。他自己说,是因为年纪大了,容易感伤。或许只有旁观者才看得清,那些牺牲的战友于他而言,是如同亲人手足血浓于水般的存在。

  李老师,是战友们对他习惯性的称呼。他总说“我飞不了几年了,就是想让你们早点把翅膀练硬了,去单飞。”这种想要把自己全部所学倾囊相授的迫切感让他常常感慨时间流逝的匆忙。

  无人机起飞。(杨军/摄影)

  回望来时路,李浩已距家数千公里,辗转行程超10000公里。这一路,他投身于一支军队的转型,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跨越,不断起飞的前方是越来越清晰的强国强军梦。他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清晨7:45,军营号声准时响起,令人振奋。在距北京2小时光影时差的西北戈壁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李浩和战友们新的一天即将起飞。

1 2 3 4 共4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