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副刊-正文
黄大发:绝壁凿“天渠” 壮志凌山河(高清组图)
//www.workercn.cn2017-04-19 13:25:42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更多

巡查累了,黄大发坐在水渠边歇一会儿(3月24日摄)。

  “这水渠是工程奇迹”

  1994年,水渠的主渠贯通。

  清清粼粼的水,第一次满满当当地流进了草王坝村,流进了亘古干旱的坡地。

  村里孩子们跟着水流跑,村民们捧着清澈的渠水大口大口地喝:“真甜啊,真甜!……”

  从来没见过黄大发流泪的村民发现,老支书躲在一个角落里,哭了。这眼泪中的滋味,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

  1995年,一条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终于完工。群众以黄大发的名字命名这条渠,叫它“大发渠”。

  “即使用现在的眼光看,这水渠仍是工程奇迹。”黄著文说。

  通水后,黄大发又马不停蹄地带领群众“坡改梯”。

  夜晚,平时寂静漆黑的山村被点燃,山坡上、土地里灯光闪耀,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民们在黄牛头上、自己脑门上套上灯,彻夜挖土、筑田、放水……

  村民徐国树家“坡改梯”后有了4亩梯田,全部种上了水稻。1996年,亩产达到1000多斤。他一直记得打出米那天,家里煮了满满一大锅、足足5斤多米饭。从米下锅起,一家人什么都不干,围着灶台坐着,等着,笑着。揭开盖的那一刻,一股从没有过的清香,扎扎实实地钻入鼻子,直入胃里,沁入心里……

  “真是吃得肚子好胀,好高兴!”多年后回忆起那顿饱饭,徐国树念念不忘。

  村里的稻田从240亩增加到720亩,每年收稻谷80万斤,村民从此吃饭不愁。还有村民种上了高粱,收获后卖给附近茅台酒厂,带来了更多收入。

第1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共13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