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周炳耀,男,汉族,中共党员,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人,1971年8月出生,生前任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党支部书记。2016年9月15日,在防抗第14号强台风“莫兰蒂”中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5岁。

宁德市追授周炳耀为2016年度基层“最美人物”

  自2009年任庄里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周炳耀团结带领庄里村全体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在他的带领下,庄里村人均年收入从2009年的3480元发展到2015年的12860元,超过卓洋全乡平均水平。他与群众亲如一家,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甘当人民“老黄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与爱戴。

  在此次防抗第14号强台风“莫兰蒂”中,周炳耀同志临危不惧、冲锋在前,主动承担起灾情险患的排查工作。15日凌晨5时50分,在清理一处涵洞淤塞物时,他不幸被卷入洪水,光荣牺牲。<详细>

告别:好支书的最后一天

“这次不一样”

  9月14日晚饭后,周炳耀和村干部回到周家斜对面的老人活动中心二楼开会。

  周炳耀意识到了“这次不一样”。整日的多云天气到了晚上开会时,已经有些零星小雨。平日里说话从不大声的周炳耀略微提升音量。一些村干部回忆,周炳耀那天唠叨了两三遍“特别是土房子,怕台风”、“这一次不一样,大家要小心”。 

  那天晚上,周炳耀安排了三班两人一组的值班,周炳耀和支委张华忠是凌晨四点的最后一班。布置完工作,周炳耀说:“明天是中秋,我们一边值班一边过节吧。” >>>详细

周炳耀在灾情一线

“他还没来得及吃早饭”

  15日凌晨3点多,雨打在窗户上的声音叫醒了周炳耀和妻子。丈夫执意出门值班,刘冬菊连嘱咐了两句“小心”。

  周炳耀和张华忠巡查完,两人各自回家,约好6点钟再巡视一次。5点50分,张华忠拨通了周炳耀的电话,得知他已在一个沿溪的被毁菇棚里捡被水冲散的菇筒。还没捡完菇筒,周炳耀意识到,被毁菇棚上的竹竿、黑色塑料布等杂物堵住了两个桥洞,上游的居民有被淹的危险,他开始疏通桥洞。

  尽管已事发半个月,妻子刘冬菊仍然不断念叨周炳耀去世时的情景,“看到水,就想到那个画面,他捋了一下头发就没了。早上出门时,他还没来得及吃早饭,是饿着肚子上路的”。 >>>详细

周炳耀和妻子

遗物:25.9元钱和一份体检报告

  年仅45岁,个子不高,身材消瘦,周炳耀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农村汉子。离开的时候,家中留下了78岁的老父亲和常年卧病在床的妻子。儿子和女儿常年在外打工,儿子周铭灿还身患胃病。本已不易的家庭,就此失去了“顶梁柱”。

  当日,在乡里村民合力寻找之下,周炳耀在5公里外的下游被发现。一见到遗体,所有人都哭成了泪人。

  在收拾家中遗物时,女儿周巧兰却发现,父亲的钱包里仅剩下29.5元,以及他2015年11月的一份检查报告:三节椎间盘膨出。 >>>详细

周炳耀追悼会

铭记:好支书叫周炳耀

“有事找耀仔”

  周炳耀生前生活着的庄里村,共有124户414人。如果说“414”是分母,他这个“分子”的分量最重。因为一旦遇事了,在村民心目中,他几乎总是第一选项。

  他个人有一辆二手的“比亚迪”,俨然成了整个村子免费的急救车。这个村支书就是个“驾驶员”“勤务员”。有人说,“被需要”是一种幸福。周炳耀总是被庄里村的村民需要着。他的好,村里人惦记着。

  责任在肩,周炳耀心里清楚要干什么。关键时刻,“驾驶员”“勤务员”成了大家的“守护神”。“作为一位村支书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真心诚意地为群众办事,满腔热情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题目,多换位思考,用真情感化和凝聚群众。”这是周炳耀手写在“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民委员会”稿纸上的誓言。>>>详细

总是笑眯眯的周炳耀

追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