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沙:女强人是怎样炼成的

从农村到工厂,刘沙完全不适应, 工作上的困难一度让她打起了退堂鼓。可是她偏不服输,下班回到宿舍,姐妹们早早就都休息了,刘沙便悄悄在走廊里继续练习,大冬天,过道里的风把手都冻裂了,刘沙就放一盆热水在身边,手冻得不听使唤了,就把手放在热水里泡一泡,然后再继续练习打结。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刘沙就已经可以看16台车,比其他工友足足多看了4台。同时,她还练就了一个"快手"的绝活,每分钟可以处理36个结头,比同年进厂的姐妹多了近10个,处理断经速度由26秒7,提高到23秒。>>详细

 

 成长之路
 人物简介

车间走出农家女

“一开始,一分钟只能打7个结。”刘沙说,因为上手慢,她没少被师傅批评。“当时一边哭一边走出工厂。”她说,后来擦干眼泪,刘沙还是决定回去找师傅,继续学习打结。

一个礼拜之后,刘沙达到每分钟22个结的成绩了。不到半年,她将这一成绩继续推高:每分钟36个结!同时,还将处理断经的速度从26秒7提高到了23秒。

听音辨故障

刘沙发现高分贝的噪音中也能出现如乐器演奏时的不和谐音,这就是机器停摆的声音。只要仔细辨别出这特别的声音,就能迅速发现问题。在巡视中随时对刚检查过的机器“回头看”,能更迅速地查找出“断经”位置。

刘沙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停二看三查”巡回法,一个月后,疵布率为零。随后,她又将这一方法手把手交给工友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甘当引路人

在刚刚过去的3月,刘沙带领的丁班再度在车间产质量评比中获得第一名,班内7个小组均名列前茅。然而刘沙刚接手时,丁班还是一个长期落后班组。

她一方面想办法提高姐妹们的操作技能,针对挡车工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根据青工掌握技术的程度和特点,制定教学方案,因人施教。另一方面,她与小组长共同分析关键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详细

刘沙,女,1985年出生,襄阳市襄州区东津镇秦咀村人,先后荣获湖北省“十佳农民工”、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2009年,刘沙告别家乡,从一名农家女变为襄阳国企纺织女工。由于没有掌握技术要领,刚开始织布打结慢而且质量差。下班回到宿舍,刘沙为了不影响别人就到走廊继续练习。

不到半年,刘沙已经可以看16台车,比其他工友多4台。而且她练就了一个“快手”的绝活,与同年进厂的女工相比,每分钟处理结头的数量高出38%,处理断经速度快25%,打破了公司记录,取得“状元”称号。

2012年4月,刘沙到操作技术最差的丙班当轮班教练,她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因人施教、分别帮教、反复操作,直到员工完全掌握技术为止。

2013年初,布机车间丁班前任轮班长因为人员流失严重,无法保障正常生产而辞职,刘沙顶着压力接下丁班。

2015年5月,刘沙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图片报道

大师风范

 

起初,因为掌握不好技术要领,每当纺纱机丝线绷断需要打结连接时,刘沙总是打结最慢、质量最差的那一个,多次受到批评。好几次她都急得哭了。给母亲打电话时,母亲劝她:“城里干得不开心就回来吧,爸妈不会饿着你。”

但刘沙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每天下班回到宿舍,别人去逛街、玩电脑,她却在过道里练习打结。。

不到半年,她就练成了“快手”绝活。与同年进厂的女工相比,每分钟处理“结头”数量高出38%,处理“断经”的速度快25%。在一次技能比赛中,刘沙更是一举打破公司“断经”处理纪录,获得“状元”称号。

因材施教,用心带徒

“刚开始,我的产量和质量都不行,绩效挂钩,工资也受到影响。”刘春珍告诉记者,当时,她都已经准备回家种田了,是刘沙鼓励她留了下来。

“刘教练专门来带我,所有的拿手绝活都手把手地教。短短一个月,我的水平就有了明显提高。”后来她才知道,刘沙白班教她,晚上加班完成自己的工作。儿子过生日都没有时间回家。

如今,刘春珍不仅是一名独当一面的挡车工,也是一名帮教新人的教练,“我要像刘教练一样,把纺织女工的技艺教给每一个徒弟。”

持家管班,不自满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刘沙把自己总结的“一停二看三查”巡回工作法,写成心得在工组里普及。每逢休息日,她带着小组长走街串巷宣传招工。风里来雨里去。半年后,丁班的各项生产指标名列全车间前列,刘沙却瘦了整整十斤。

业余时间,刘沙还努力学习。她报名参加了清华大学班组长远程教育和湖北文理学院工商管理培训课程。对工作,她总有一种紧迫感,“学得越多,越感觉自己水平不足。不抓紧充电,很快就要被后起之秀赶超啦!”

工作现场

下班后找职工谈心
正在车间工作
 
向新员工传授技巧
在车间专心工作
最新消息

做好本职工作

要干就干出个样儿

“原来在家里务农是单打独斗,自由散漫惯了,最初从农村到工厂里上班,是有点不习惯”。由于没有掌握技术要领,刚开始织布打结慢而且质量差。“当时心里急呀,也不自信,常常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是农村人,就比别人笨一些。”刘沙说,“可我就不信农村人比城里人差。”

刘沙告诉记者,“相比以前在农村务农,工厂环境、工作量和收入算好的。就在我进厂办好手续那一刻起,就下定决心,要干就干出个样儿,一定不丢农村人的脸。”勤奋努力,成就“快手”绝活。

技术带动,发挥团队作用

“光自己技术好不行,还要带动身边的姐妹,这样团队的生产效率才高。任务完成得好,大家都能有相应的经济收入。”

不管是担任教练工还是轮班长,刘沙总是把培养姐妹的操作技能放在首位。她先后带出50多名徒弟,其中39人当上了质量标兵、操作能手,在车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3年初,布机车间丁班前任轮班长因为人员流失严重,无法保障正常生产而辞职,当时没有一个有经验的轮班长愿意接手。最后,刘沙顶着压力接下丁班,每天跟上了发条似的忙碌。

感情留人,把班组当家庭

刘沙和小组长定期走访单身楼,班中10名组长人手一个谈心本,每个轮班休息的时候,她都会带领小组长到员工宿舍,了解大家的想法,掌握她们的思想动态,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上的不便。

业余时间,刘沙组织姐妹们开展爬山、卡拉OK比赛、厨艺比拼等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加深感情和凝聚力。班组员工出勤率达到95%以上,人员流失率合理控制在2%以内。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