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王钦峰当选潍坊市总副主席

    10月13日闭幕的山东省潍坊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传来消息,两名全国劳动模范王钦峰、高明芹当选为潍坊市总工会副主席。

    王钦峰现供职于山东豪迈集团公司,他从一位只有初中学历的进城务工人员成长为填补国家多项技术空白的工程师,因此被誉为“最棒的农民工”和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详细

王钦峰:享受创新的快乐

     创新,是攀绝壁、登险峰。那山穷水尽的困境与绝望,难以言传。无数次失败,积累成点滴成功。王钦峰说,成功的快乐,鼓舞着他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次次短暂的快乐过去,又是漫无边际的黑暗中摸索的煎熬。 >>>详细

 成长之路
 人物简介

学习型农民工“蝶变”

 与通常人们的学习追求硕士、博士或MBA等头衔不同,王钦峰不拘泥于学历,他的学习是“缺什么学什么”,学以致用、岗位成才。工作不到一年时间,王钦峰就熟练掌握了铣床、磨床、刨床等操作技能。由于缺乏理论知识,他很难看懂复杂的工艺图纸,明明感觉可以改进的工艺,就是无从下手。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机械专业专科课程。王钦峰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和资料,三年时间仅学习笔记就做了6万多字,终于迈进了机械专业的门槛,由此完成了由一名初中毕业生到专业人才的跨越。>>>详细

自学铺就创新路

  在学习的过程中,王钦峰发现由于自己的文化水平低,理解客户对加工产品的工艺要求很吃力。看着老师傅们都一边看图纸,一边轻松地操作机床,王钦峰回忆说:“我当时对着复杂的工艺图纸横看竖看就是没看懂,那种无奈、羞愧的滋味至今难忘。”他感觉到了与老师傅们之间的巨大差距,于是暗下决心:“虽然起点低但心气不能低,现在输在了起跑线上,那我将来就赢在终点线上。”从此,王钦峰决定自学机械知识。他跑到城里把书买回来,又买了一大本机械习题集,强迫自己一页页地做题,慢慢从开始的不会到逐渐入门,再到入迷,最后发展到痴迷的地步。刻苦学习、善于钻研不仅使王钦峰在知识上储备了能量,更为他参与一系列技术革新打开了机遇之门。 >>>详细

  王钦峰,男,汉族,1976年5月生于井沟镇隋家庄村,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火花科研组组长, 2015年10月13日当选为潍坊市总工会副主席。

  他通过改进机床刀具创造了生产效率翻四倍,产品合格率达99.9%的奇迹;参与研发成功国内首台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改写了国内轮胎模具手工加工的历史;试验成功轮胎模专用电火花防弧电路,破解了国内轮胎模专用电火花机床烧结难题,促成了当时同行业领先水平的第一代电气柜诞生;独立设计成功轮胎模专用三坐标测量仪;独立设计成功“电火花取丝锥机床”,破解柴油机行业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他在工作中的革新与改造,获三项专利证书,一次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青年技术能手,2004年被授予"山东省青年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08年获评山东省劳动模范,2009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站上劳动者的最高领奖台,2010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山东十大新闻人物,被誉为"农民工发明家"。

图片报道

人物感言

    王钦峰说,初入职者对企业内部的职业伦理普遍存在一些困惑,如:办企业的终极目的究竟是什么?企业与员工应该是什么关系?员工应当树立怎样的工作理念等等。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王钦峰今年提出的议案之一就是:加强企业内部的职业伦理建设。

    王钦峰认为,应当在全社会倡导这些优秀的企业伦理,这样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忠诚意识,形成企业与员工物质的和精神的利益共同体,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王钦峰:我输在起跑线上,但我要赢在终点线上

    工作后,看着昔日同窗大都跨进大学校门,王钦峰暗暗下决心:“我输在起跑线上,但我要赢在终点线上。”此后,王钦峰开始自学《车工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图》等专业书籍,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机械专业专科课程。

    他出研制新型节能电源,这项技术在国内填补了一项空白,他说:“在成功和失败过程中,我找到责任感、成就感、满足感,体会到快乐人生,精神的愉悦让我更加乐于学习。”

王钦峰:“最怕眼里没问题”

  王钦峰表示,要有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意识,才能发现问题,注意学习,解决问题。此外,心态很重要,必须力戒两种思想:一是“眼高手低”,眼里只有大问题,忽视小问题;二是眼里没问题,从而找不到问题,这是懒惰导致的结果。

  他认为学习不容忽视。读书是最“廉价”的提高知识素养的途径,也是最好的老师。读书应注意方法,有时一本书并不需要全读,只找有用的那部分看。当然,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阅读,更能提高阅读效果,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

视频新闻 

最新消息

在学习中前进

在失败和成功过程中体会快乐人生

  王钦峰,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火花科研组组长,参加工作20年,完成40多项工艺革新,设计出20多种专用设备和量具,获3项国家专利和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说:“我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到现在每天仍然面对着失败的挑战,所以我的心很平静也很坚强。创新,不能怕失败。很多人看到的都是的是我们技术创新的成果,看到的是我们成功的一面,往往忽略了成功背后经历的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能干成事儿的人大多有一个宽容的心态。”

“金领”农民工年入百万“秘笈”

  王钦峰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因为“痴迷”技术创新,改进过60余项设计工艺装备,并获得3项国家专利,而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而今,他已经是上市公司股东,年薪百万,成功将节能电源的新技术运用到生产中,一年为企业节约电费260万余元,节省劳动力30名,生产效率提高15%。当年,王钦峰刚当学徒期间的师傅于海洋说他早来晚走,到处请教车间里的师傅,动手能力强,进步特别快,别人还在干学徒,他就顶岗了。在于海洋记忆中,17岁的王钦峰很勤奋、很好学。

成才的路有千万条

    从农民工成长为机电工程师、企业研发骨干,王钦峰的信念始终如一:只要不甘平庸,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追求、勤奋钻研,一样可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一样可以成就个人梦想,一样可以创造辉煌。从1997年到1999年底,王钦峰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和资料,做了6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完成了从初中生向专业人才的跨越,“那段时间的自学不仅使我丰富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坚定了信心,更为我日后参与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他说。在王钦峰看来,成才的关键在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初中学历农民工成世界级专家

  当王钦峰还在泰安钻研电气原理时,公司从青岛签下了国内第一台轮胎模具电火花机床制造合同,并收了10万元定金。“当时只有一张总装图纸,而厂里没有专业制图员,工期很紧,我边抓生产边制图忙不过来。”于是,张恭运马上把王钦峰从泰安叫了回来。7天后,王钦峰拿出100余份设计图纸。这相当于熟练工程师一个月的工作量。 

  1997年12月,第一台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研发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证书。电火花机床是新生事物,机床“烧结”是同行的共同难题。1999年,王钦峰不停地跑书店、查资料、蹲车间,无数次失败后,试验成功了电火花防弧电路,使连续加工过程中24小时烧结次数由12次-15次,降低到1次-2次,解决了业界一大难题。 

相关专题
   

农民工励志故事系列之一:
朱雪芹:做农民工的贴心大姐

农民工励志故事系列之二:
巨晓林:为知识型农民工树楷模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