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文朝荣:极贫村崛起的绿色传奇

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文朝荣,这位感动中国的爱民老支书、造林老英雄,虽已故去,但百姓念叨着他,山河大地铭记着他,他的精神,如一面旗,猎猎飘扬。他几十年如一日,在高寒贫瘠的海雀村带领群众斗荒山、战贫困、谋发展,书写了绝地求生的精彩传奇,淬炼了不向贫困弯腰的奋斗精神,创造了中央确定的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实践范例。

他始终把群众当亲人,带领群众科技兴农,建设环境美、精神美、产业美、生态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将"苦甲天下"的贫困村带上"林茂粮丰"的致富路。海雀村森林覆盖率从不足5%上升到70.4%,海雀村党支部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朝荣成为海雀人心中的"村魂"。

    文朝荣群众工作六法

一、常串门,摆政策——"我入党的目的是为了多了解一些党的基本政策,多为群众办点好事"

"以前文老支书每天巡山回来,总是要东家串串、西家走走,摆这样摆那样。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几个字就是'我家海雀',他把我们都当自家人。"海雀村学堂组的朱学友还清楚地记得。

二、办急事,做实活——"要把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穷的不止一家两家,必须紧最困难的先来,救命粮一定要给最饿的人吃。"上世纪八十年代,海雀村贫困状况严重,分配救济粮时,文朝荣既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三、找路子,不苦熬——"哪怕失败一百次,也不能死守旧摊子"

文朝荣找对了路——只有在光秃秃的山上种上树,海雀才有盼头,才能摆脱过去的苦日子。

 四、掏心窝,立规矩——"给你慢慢解释,直到你心服口服"

不仅嘴上说,文朝荣还十分注重用"白纸黑字"的方式"立规矩",用制度"管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海雀村一带的群众习惯放"野牲口"。

五、我带头,一起干——"幸福不是天上来,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植树护林、科技兴粮、修建学校、计划生育,都是文老支书带头干起的。"村民王付德回忆。

六、当杆秤,像清泉——"只有千年的名,没有千年的人,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文正友说,父亲后来还是不放心,生怕他挪用了村里的基建资金,又通过其他人了解他到信用社贷款的事,直到确认是真的,才没有再深究。

人物事迹

文朝荣,男,彝族,贵州赫章人,1942年3月出生,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3月至1982年2月任赫章县海雀村党支部副书记,1982年3月至1995年12月任海雀村党支部书记,2000年1月至2014年2月被聘为海雀村党支部"名誉书记"。1988年,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森林覆盖率只有5%,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33元。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文朝荣提出"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的思路,带领群众奋战3个冬天,使全村13400亩荒山从风沙四起的"和尚坡"变成了万亩林海,价值超过4000万元,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文朝荣同志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一直担任义务护林员。2014年2月11日,文朝荣同志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2岁。现今,在毕节市、甚至贵州省掀起"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热潮。

人物感言

"只有千年的名,没有千年的人。要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绝不能做让人戳脊梁骨的事。"

"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粮。"

"你们生活条件是不错,但海雀大部分群众的日子还难着呢!为了挖掉海雀的穷根子,支书的儿子、媳妇有责任和义务带这个头。要是不办这个证,我就不再认你这个儿子,你也别再叫我爹......"

文朝荣:照好这面镜子 高扬这股精神
数字报道

20年的老支书,永远的老支书,这个澄澈明亮的"发光体",一生的操守,一生的感召,化作了一面荡涤思想、照耀灵魂的镜子。更化作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造福子孙的"文朝荣精神",永远留在了老百姓中间。

照好这面镜子,我们更加理解,艰苦奋斗就是不甘落后、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就是勤政为民、清正廉洁;愚公移山就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改变面貌就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造福子孙就是着眼长远、打牢基础。

照好这面镜子,我们更加懂得,没有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贵州不可能实现后发赶超。只要信仰在、精神在,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创造。

文朝荣带领干部群众用良种良法解决吃饭问题,苦干实干求生存、谋发展。海雀村从试验区建立之初到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5460元,贫困人口从730人降到250人,人均占有粮食从107公斤增加到318公斤,森林覆盖率上升到70.4%,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3‰降为2‰

文朝荣细致的群众工作方法、科学务实的态度和愚公移山的坚韧精神的结合,是海雀变化的核心。从1987年的100亩华山松,到现在的13400亩,一个现代版愚公的奇迹,在短短27年的时间成为了现实。

2014年正月十五,海雀村被冰雪封得严严实实,白茫茫的一片。这一天也是文朝荣出殡的日子。

海雀村兴建了一所全新小学,办学能力从3个年级增加到6个年级。2005年起,全村学龄儿童入学率始终保持100%。


文朝荣:在荒山上开出"绿色银行"

文朝荣:灵魂深处的群众情怀
影 像 长 廊

为绿荒山白了头  科学发展的榜样力量

"再穷也没见父亲哭过。"在二儿子文正友的记忆中,父亲这一生只哭过三回。

2008年,文正友担任村主任已经三年有余,为了方便给自家的小超市运货,他花了7万元买了一辆小皮卡,高高兴兴开回家中。过了不久,河镇乡乡长余朝斌来村里调研,把文正友喊到办公室说:"正友啊,你买车可千万不能用下拨的资金啊。文正友拍着胸脯对乡长保证说,我父亲是老党员,我也是党员,买车这7万元是自己多年来的积蓄,政府拨给村里的12万元基础建设资金自己一分都没动。

文朝荣精神形成综述:做一个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

文朝荣精神产生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产生于西部集中连片的老、少、边、穷、高寒、深石山区在面临世界性三大难题(生态恶化、人口彭胀、经济贫困)情况下,基层干部带领群众战荒山、斗贫困、求生存、求发展的顽强拼搏中;产生于中国扶贫攻坚主战场的奋斗历程中;产生于毕节试验区践行三大主题的精彩传奇中。

文朝荣同志不论是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还是作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他都能真正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除自己不拿集体的一分一厘外,还管好自己的子女,体现在当地看到二儿子文正友买了一台农用车搞运输时,就多次反复追问买车的钱从何而来,担心其是否挪用公款。

 最新消息

文朝荣儿子:爸爸,我们埋怨您,但我们敬爱您!

文朝荣同志之孙文军义:我为爷爷自豪

老支书文朝荣:让"苦甲天下"的贫困村巨变

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照好这面镜子 高扬这股精神

评论:"文朝荣精神"耀乌蒙

记人民的好支书文朝荣:信仰的力量

当如文朝荣 奉献写华章

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文朝荣和李超

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贵阳举行

追记贵州赫章县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一定要对百姓好

文朝荣精神激励我们奋力直前

文朝荣是一部生动的学习教材

毕节市组织学习文朝荣事迹 再次掀起学习热潮

文朝荣: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